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若祇如初见

(2025-07-03 11:10:01)
标签:

杂谈

                                  人生若祇如初见
                        人生若祇如初见
   
                                                            【 木兰花令 . 拟古决绝词 】
                                                           人生若祇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簿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  纳兰性德

                                 人生若祇如初见

           特地去北京什刹海后海的醇亲王府南楼,是为了去看“人生若祇如初见”-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生平展。
           我一直被纳兰性德这首《木兰花令 . 拟古决绝词》吸引着,在醇亲王府南楼的展厅里,我终于见识了这位被誉称为“清初第一学人”、“宋后第一词人”的美少年。

          纳兰性德(公元1655 - 1685),叶赫纳兰(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本叫纳兰成德,但因当朝太子名叫保成,为避讳改名纳兰性德;后太子更名为胤礽,性德才恢复成德原名。他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少年登科,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17岁的性德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一年后,,即康熙十二年,18岁的性德参加癸丑科会试中第,成为贡生;后因疾病未能参加廷试。三年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性德21岁时再复参加丙辰科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故有“清初第一学人”之美誉。
          作为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天性善骑射,所以性德善骑射;但他,汉文汉字造诣又是如此深厚,工书法、通经史,善诗词,尤其见长突出的是词,他一生的文学成就是以词扬名于世,故有“宋后第一词人”之美誉。

                                人生若祇如初见
            
            醇亲王府本是清朝大学士、人称明相的纳兰明珠府阺,作为明相的长子,纳兰性德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性德为人谦虚恭敬、仗义侠心、忠厚诚信,喜欢交结朋友,相投者不分长幼,与他生死至交的顾贞观年长他18岁,而严绳孙更是年长他36岁。他是皇族正旗满人,属朱门贵族,但他的朋友中却多有江南汉人布衣。
         《 木兰花令 . 拟古决绝词》是纳兰性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特别是“人生若
祇如初见”更是脍炙人口,世代传诵,被公认为是词中“金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极其受欢迎,现代还将它搬上了舞台,改编成新时代古典舞剧《人生若祇如初见》。
         这首词并不单纯是一首写情的词,在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的《纳兰词》中,这首词除了正题外,还有一个“柬友”二字的副标题,可见这首词当时是纳兰性德与友人之间的信札往来,他以仿古作决绝词,用意是以男女情变的决绝来说明朋友之相交,应当始终如一;他在这首词里阐明了自己的交友之道。
           性德除了常在府阺中南楼和南楼侧边的“渌水亭”(后改恩波亭)举行文人雅集外,还常与文友们兴致勃勃远足郊外,一起饮酒作词,有词为证:
                                                   【 浣溪沙 . 郊游联句】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
                                               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
                                               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
                      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
                                               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为人仗义,一诺千金;曾受知己良友顾贞观所托,他千方百计将被流放在宁古塔近20年的江南士大夫吴兆骞救回京城,并以“生馆死殡”相待,这段佳话在当时广为流传。北京人艺就以这段融合了汉满民族友谊的文坛掌故为题材,创作了大型历史剧《知己》,由著名的青年演员王雷饰俊美的纳兰性德,著名演员冯远征饰好友顾贞观。

                                人生若祇如初见

        纳兰性德虽出生于马背民族,善骑射,但他更倾心栖身于文斋。23岁时,他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取名为《侧帽词》;后他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一部词集叫《饮水词》;很可惜,这两部优秀词集都失传了。幸亏他的两部词作曾被很多人抄录,传诵,所以后来有人将词收集增遗补漏,编辑成一部《纳兰词》,现存词349首,诗353首。纳兰性德还编刻了《通志堂经解》1860卷和《全唐诗选》;还著作了《通志堂集》、《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义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等书籍。其中《通志堂集》《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在乾隆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
          正因为纳兰性德一心倾注文斋,所以中进士后,他满心期待能在朝廷入翰林院庶吉士,然而康熙皇上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馆选翰林落败,这个沉重、致命的打击,严重的影响了纳兰性德以后的思想和创作。也许是当时康熙大帝太偏爱他了,如此才华横溢、聪慧优秀的英俊少年,康熙怎舍得让他远离自己左右,于是将纳兰性德留在身边,充当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
       然而,康熙帝满意了,纳兰性德却失落绝望了,这种与自己理想背道而驰的侍卫生涯让他百无可奈,又痛苦不堪。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时,惆怅的纳兰性德随康熙东巡途中,他写了最著名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只有知已好友们为他深感惋惜,顾贞观叹息:“而安知吾哥(纳兰性德)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好友高士奇也在赠词中说:“谁识胸中才八斗,任沉浮、执戟鸾旌下?”
         不称意的境遇让纳兰性德变得郁郁寡欢,往后的人生成了一大悲剧。
       
        纳兰性德的妻子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婚后两人“自契同心,琴瑟嘉通”,情投意合,互为知音。馆选失意后不久,结婚仅三年的妻子也病逝了,这让本已忧郁、惨慽的纳兰性德更是雪上加霜,肝肠欲断,完全沉浸在悲哀中的他写了无数悼亡词,词中悲音骤起。人们评论他的悼亡词“知己之恨尤深”“令人不能卒读”。而这些凄美哀婉的悼亡词,让纳兰性德成为一个千古伤心词人,同时也将他的词作成就推向了更高度。

                                人生若祇如初见
 
             醇亲王府中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西府海棠,2008年时被评为北京的“海棠王”。
            纳兰性德曾在赏花时,为它赋词:
                                                  【  海棠春 】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
                                       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毡轻衫萦住。
                                       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这座府阺,纳兰性德生于斯、长于斯、也逝于斯。他曾亲手在府中种下两棵夜合树,它们陪伴了他的一生,见证了他在此留下的许多传奇和传世佳作,分享了他得到的尊重和盛世之誉。他出身皇戚贵门,但他从不自持高贵,始终淡薄名利,平视自己,平视他人。他谓自己“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所以人们常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5月23日,纳兰性德在渌水亭前、自己种的夜合树下举办宴集,与高朋文友们聚会。当时患有风寒的纳兰性德,留下一首《夜合花》成了绝作: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是夜病情愈加严重,7天后,年仅30岁的纳兰性德,魂升九天。一位有情有义、有德有才的英俊少年,像天边的一颗流星,为世间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后翩翩殒落。那道弧线虽然短暂,却是那么精彩、那么灿烂,那么醒目,那么灵性,让人过目难忘;难怪它的消失,让人们千般不舍,万分惜别。
           在醇亲王府,纳兰性德种的两棵夜合树仍然健在,我站在枝繁花茂的夜合树下,看它们绿枝摇曳,红芸芳香,是不是它们相信主人总有一天还会归来,才这么生机勃勃的长久等待?在南楼阶前,我想象着纳兰性德英俊的青春音容;在夜合树下,我品味着纳兰性德淡泊高贵的天才人生;一颗在天际划出彩虹般弧线的流星,让我也感觉是千般不舍、万分惜别。
         纳兰性德,一个浑身细胞都充满智慧和灵气的灵魂,在遥远的天际,他是否还记得自己在世上行走过的短暂轨迹?而世人却为那道彩虹般的轨迹,永久的不舍和永久的惜别。

        纳兰性德,作为清代第一才士,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作词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广为流传,有的还选入了现代语文课本。历代无数的名人学者们读纳兰,评纳兰:
       王国维说:纳兰若容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崧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况周颐说: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绝高,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周之琦说: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身后也,予谓重光天簌也,恐非人力所能及。
       启超说:驾元明而上,直追李主,为满洲学人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