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道,历史的脐带

(2023-02-02 19:10:16)

蜀道,历史的脐带

余显斌

 

1

一骑红尘,一路由锦官城,由锦江,马蹄哒哒,走过巴山蜀水,走过栈道,走向汉中,走向长安。脚下,是一条空谷回音的蜀道。

蜀道,也就出现在竖行文字中,出现在诗词中。

一路脚印,在这儿写下一篇篇蜀道传奇,也书写出汉中的传奇。

一支湖笔,在这儿书写着一首首蜀道绝句。

蜀道是怎么出现的,先民是怎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这些,都早已渺茫难寻,说不清楚了。古人开辟出了蜀道,又给蜀道打上神话色彩。于是,就有了五丁开山一说,五个壮士,在历史的云雾中一路走来,喊着号子,凸显着肌腱,胼手砥足,用生命开辟出一条古道,用血色浸染着蜀道。他们,成为先民的代表,成为第一批走在蜀道上行者的代表。

在传奇中,我们至今仍能隐隐听到夯筑的号子声。

在山水间,我们仍隐隐听到开石劈山的声音。

愚公移山的故事,不只是在王屋山和太行山出现,在每一处人烟袅袅升起的地方都会出现,在每一处追梦的地方都会出现。蜀道,就是一群愚公开山的结果,就是我们先民蔽衫褴褛一路开拓的结果。站在褒谷口,面对着如铁山崖,乱云飞渡,谷水暴鸣,人一时犹如走进了一段历史,一段阳刚豪迈的铁血岁月,浑身也顿时灌注了一种祖先雄风,岁月钙质。

因为这些先民,这儿的山崖上出现了鸟道,盘曲蜿蜒,一路隐没在云雾里。

因为这些先民,这儿的石头上出现了凿洞,出现了横木,出现了木板,出现了栏杆,出现了栈道,还有亭子,一路从汉中连接着成都。

一段岁月因此生动起来,也丰富起来。

中国的历史,也就多了一段回肠荡气的故事,出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说,出现了一首首诗词,落地开花,馨香四溢。至今读来,恍若带着空谷马蹄声,或者栈道雨霖铃,铿锵悦耳,委婉多情,沁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我们民族的灵魂里,让我慷慨激昂,柔情四溢,让我们百炼钢化绕指柔,暗含筋骨,又文质彬彬,书香四溢。

这些,都是因为这片叫做南郑的古地,因为那蜿蜒在群山中的蜀道。

2

蜀道上首先出现的人影,毫无疑问,应该是来往的商人,他们从遥远的中原出发,带着马队,驮着瓷器,还有茶叶,还有其它的货物,“啪”的一声,甩出一声鞭哨,马队出发了,马蹄哒哒,响起在栈道的木板上,也响起在山高水低的时光里,传来空空的回音。那时,天地狭窄,一道蜿蜒,一行人马如蚁,踽踽在山道上,也如一粒粒文字,出现在线装书中,出现在历史的记忆里,一直没有消失。

他们天亮动身,天黑住店。

孤独了,他们会仰起脖子,唱一曲无字的歌曲,将心中的寂寞,心里的思念,都叙说给山风听,叙说给流水听,也叙说给历史听。

有时,他们也会默默地走着,听着山风的声音,或者马儿嘶鸣的声音。

栈道上,有铎铃,随着风吹动着,叮当,叮当,叮当……一声声响起在《雨霖铃》的曲子里,也一声声响起在他们的心中,回旋在他们的相思里,还有乡愁里,缭绕不去。

蜀道上一定有客栈,有飘摇的酒旗,有挂着“茶”字的茶馆,有当垆的女子,笑着招呼着他们。当然,蜀道上,也一定有驿站,建在杨柳一抹的青烟中,或者掩映在桃花杏花的一片花光里。

他们累了,吁地一声停下马儿,然后走进客栈,叫上几个菜,一壶酒,吃着喝着;或者走进茶馆,借一杯茶,浇一身征尘,冲走一身的疲乏。

那一刻,对他们而言,客栈就是家,茶馆就是家,驿站也是家。

第二天天蒙蒙亮,他们就忙碌着起来,将马儿拉出,将货物放好,说声走了哎,在店家的走好声中,在当垆女子脉脉的眼光中,一直走向毛茸茸的晨光中,走向遥远的山水那畔,走向锦城,甚至更远的身毒。

当蕉叶青时,一定有人在古道客店的窗下听雨,水袖轻扬,温婉叹息;当蕉叶黄时,一定有人在青山深处的高楼上吹笛,月光半斜,霜色满地。

古道上木槿花开时,远行的你会回来吗?会走过古道吗?

跫音不响,三月柳絮不飞的日子,那年的马蹄会重新踏上这条由长安到南郑,由南郑到蜀地的古道吧。那时,你会笑着再次走向那家板门小店,会笑着对当垆的女孩道声“嘿,我又来了”吗?

沿着蜀道走向远处的人,会时时在转山转水的当儿,想到遥远的古道,还有古道酒店,和酒店那畔唱着山歌弹着古筝微笑着的褒国女子吧?

3

沿着商队踏出的道路,就有了司马错的遥望蜀地,就有了秦军的马蹄,一路奔腾,烟尘遮天,走向这儿。很多人认为,蜀道成于春秋战国,我却固执地认为,这些古道应当出现于更早的年代,不是由政府出面修建的,首先是来往行人踩踏出来的,包括行商,包括马队,也包括艰难跋涉的行者。一年年,一月月,他们挥别长安,芒鞋一双,布衫一袭,一路走向汉中,再走向遥远的成都。或者在成都出发,一匹蹇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路走过,走过汉中,走向盛世长安。

汉中,成为盛世的衔接点。

古道,成为盛世输血的管道。

因为有汉中,有古道,因此就有丝绸一路走向蜀地,有瓷器一路走向蜀地,走向更远的地方,从而走出了一条更长的茶马古道,走出一条经济的血脉,使得张骞在遥远的地方,曾惊讶地发现了邛竹杖和蜀布。当然,蜀地的锦缎,蜀地的土特产,也一路沿着古道,走向汉中,走向长安,甚至走向更远的方向。也因此,蜀道的两端,成为两个最为繁华的点。端点的一端是长安,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整齐的长安,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的长安;是“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的美丽的长安。而在另一端,“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成为政治家最诱人的描述;“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成为成都最美丽的写照。

贯穿蜀道的汉中,也因此成为历史的咽喉,成为英雄逐鹿的一处必据之地。沿着蜀道,一路旌旗飞舞,前面,就是花光水色的锦城,是平展展的成都平原;同样的,从锦城出发,一路木牛流马,出褒斜谷,就是柳丝飞扬的渭水,就是煌煌的盛世长安。无论来去栈道,无论来去蜀道,前面,都是一个辉煌的梦境,都是一个英雄争霸的顶点,都是当时世界的兴盛之都。

刘邦占住汉中,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掌握主动权,最终剑指三秦,百战功成,让汉中成为“汉家发源地”。

曹操一路“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在蜀道上留下“衮雪”两个古朴雄浑的大字,昭示山川,自己来过,曾打马走过这儿的古道,欣赏过这里的高山夕阳。

刘备长剑出鞘,指向蜀地,争夺汉中,让黄忠马蹄如雷,神兵天降,至今仍定格在定军山上。

孔明六出祁山,走过古道,遥望关中。

公孙述称帝蜀中,就是看中鸟道鸡肠般的蜀道,可以御敌国门。

蜀道的每一块石头,都烙下了马蹄印,都记载着一段烽烟故事。

蜀水的每一棵草色,都见证着壮士的刀光剑影,健儿的豪气飞扬。

4

铁血,让蜀道多了一种雄浑,一种壮烈。而诗歌,则让蜀道多了一抹书香,多了无数的平平仄仄。蜀道,是壮士的舞台,更是诗词的江湖,是文化的走廊,是押着韵的驿路。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写的是蜀道的跌宕艰险,难以逾越。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歌咏的是蜀道的高俊,蜀道的陡峭。

“青泥岭上看云客,二十年来七往还”,描摹的是蜀山栈道,人来人去的情形。

一条蜿蜒的路,一条艰险的路,一条穿越了山山岭岭的路,一个个诗人,或长袍大袖,或竹杖芒鞋,行走在这儿。李白带着唐朝一轮月,在这儿的深山中,听子规鸣叫,看白雾缭绕,曾发出“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慨叹,挥手远去,走向长安。杜子美由长安而来,一路风尘仆仆,曾写出“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的诗词,写尽蜀道上群峰如剑,树木密集的情形;李商隐在这儿,听过细雨淋漓,飘洒在驿站的枯荷上,飘洒在自己的思念里,也飘洒在巴山深处的秋池上;至于宋人陆游,更是在古道奔马飞驰,“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将书生保国之志,挥洒在这片土地,这条古道上……

千年蜀道,穿越着汉中的山山水水。

千年蜀道,更穿越着中国的竖行文字。

行走在蜀道,行走在铃声叮当的栈道,我们是赏景,更是回望,回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来路,我们的根脉。蜀道,如一根脐带,就那样将我们和历史,和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血肉相连,须臾难分。

 

(余显斌,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31号;邮编:726400;电话:13689143798

余显斌,《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十九本,写作至今,在几百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两千余篇文章,《父亲和老黄》等二百余篇文章在各级征文中获奖,《知音》等七十余篇文章被各种高考、会考、中考以及其他考试选做考题。

本文发表于20224期《上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