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徽州
(2022-11-24 20:19:14)古韵徽州
余显斌
1
古城徽州是一种文化符号,在岁月里沁着若有若无的诗词味,带着淡淡的翰墨清香,就那样静默着。那平滑的青石板街,窄窄长长地延伸着;粉墙黛瓦在细雨里静默着;宫灯丝穗在风中飘荡着……游子,那年,你马蹄哒哒,在跫音不响的三月,在柳絮如雪的季节,从这儿走过,此后的梦中,一定曾一次次回到这儿,走在这儿的小巷里,徘徊在这儿的细雨中吧。
桂花香时,有人在古城月下吹笛,一缕随风,无边荡漾。丝雨落下,古城的高楼上,有人相思远望,眸光如水,伴着时间远去。
这是一处蔓生相思的地方,一处荡漾乡愁的古地。
总有一天,你会回到徽州吧?那时,你依然坐着当年离去的那只船,从海外,从孤岛回来,让船就停泊在码头,停在出发时的地方。然后,你轻轻撩起衣衫,沿着青石板台阶一步步走着,一路走回古城,走向昔日的酒店,看见当年那个当垆女子,一定会微微一笑道:“呵,你还在这儿啊?认识我吗?”
那时,你们一定会相视一笑,回头发现,老城依旧当年,风片雨丝,时光静好。
2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你离开时,徽州就是那样的,在丝雨下静默着,伴着雕梁画栋的古民居,伴着庭院深深,伴着幽雅的古筝声。你走下石板台阶,走到渔梁码头,一只远行的船,就停泊在水上,一根竹篙就斜插在船边。
然后,你上船,无言挥别。
多少年了,时光在古徽州石板街上留下一层层的痕迹,让石板变得光滑,莹润,如青玉一样;让鹅卵石铺设的道路也一派莹润,润滑,反衬着阳光。多少日子过去了啊,谁能搬着手指数得清啊?多少黑发变白,谁能数得清啊?可是,在你的心中,对古徽州的思念,对故土的思念,对古文化的思念,一点儿也没有变,没有消失,甚至一天天变得浓烈。每次梦中,你依然会一袭长衫,在无边月光中,坐着那只木船,沿着那一片水归来。古徽州在水墨中,在淡淡的书香中,等你回来。
许国石坊依旧雕花镂纹,八根石柱就那样将那个叫许国的文人的精神,从明朝一直保存到今天,保存在古城。虽然,“大学士”三字已有些模糊,青石上的花纹有些漫漶,可是,那种石骨里透出的精气神,依旧存在,显得刚硬,结实。
老府衙的石狮子,还蹲在衙门的大门两边,守候着岁月,守候着慢生活中的一份静美。院中的息民亭,仍旧栏杆横斜,斗拱穿插;戒石碑亭小巧玲珑,罩着一方石碑,字迹漫灭;衙门大堂那块蓝底黄字的匾上,“明镜高悬”四字,显得朴拙,带着风骨……
那照壁,你曾悄悄抚摸过,至今,指尖上还沁润着那种洁净的凉意。院子里,只有一声声鸟鸣,还和当年的一样,圆润,流畅,洒落一地,如琉璃珠子一样乱滚。
你老了,可思念没老。
你老了,古城老了,可古城骨子里透出的文化味,就如古徽州的灵魂,一直没有老去,沿着文字,沿着每一个走过文字的人的记忆,一直流传着,就如血沿着血脉流传一样,不会断绝。
3
你走时,总以为和古城只是刹那分别,不久就会再次回来,会再次走在斗山街长长的小巷里,或轻轻叩开一扇厚重的门,向开门的女孩找水喝。古城的女子啊,一日日走在古城的小巷中,欣赏着“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的风俗,或陌上踏青,或水边采莲。到了闲暇时,用着歙砚,蘸着徽墨,铺开歙纸,写着一阙阙长长短短的心思,就有着一种文化风韵,一种婉约自然的情态,素面朝天,荷花映水,成为古城的点睛之笔。
那时,女孩递水的腕上戴着玉镯,清亮碧绿,稍微一动,叮当作响。那响声如水,一直沁入人心。
那一杯水,带着一种相思,就沁入你的灵魂,你的记忆。
从此一别,即成天涯。
以后,你走,不停地走,走向遥远的地方,可是,那一痕微笑,那抬眼一望之后的娇羞,还有院中的古井,以及古井边被绳子勒出的痕迹,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里,出现在你的梦中。梦中,高高的马头墙上,总会露出那一枝杏花,红了一角天空。总有一双燕子,叽叽喳喳在花瓣飞飞中来去。总有一个女子,轻声哼唱着徽剧里的歌词:“莫不是见我到此相陪奉,喜滋滋露出花容……”声音柔婉,如丝绸飘拂,轻轻擦拭着人心,擦拭着思念。
徽州,成为你心中的朱砂痣,扣不掉,碰不得,带着一种温柔的疼痛,流浪四方。
那一片江水在梦中一直那么清白着,一路流淌着,带着月光,带着古城的影子,流向远处。一千四百多年的渔梁古坝,带着隋唐风韵,将江水拦出一片镜面,依旧映衬着古城,还有古城的高楼。渔梁老街上,鹅卵石道上,仍有一把竹纸伞在悠然地晃动着,不急不慢,走向深巷深处。沿街旧时客栈和屋子,依旧木柱直立,黑门关闭,绮窗精美……这些,都是古徽州的根,也是你思念的根啊。
只要根在,无论何时,游子都能沿着乡愁走回来,找到思念的原点。
有根,游子终究不会成为天涯浪子。
4
雕花镂纹的窗外,芭蕉展绿,映翠墙壁,映翠窗内读书人的眉眼。灵心慧质的细雨,适时而来,仿佛是从诗词中飘出来的,带着“深巷重门人不见,道旁犹自说程朱”的平仄;带着“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的韵脚,就那样飘着,飘洒在每一个走过诗词的人的心中,也飘洒在天涯游子的心中。
不敢想古城,不敢念徽州,一想一念,心中就有一场雨霖铃,湿漉漉的,渗出晶莹的雨滴,落地有声,嘀嗒,嘀嗒,嘀嗒……
这是思念的声音,是故园的声音。
天涯虽好,胡不归来?
你该回来了,沿着重楼叠起的阳和门走回来,沿着鹅卵石路走回来,沿着记忆的痕迹走回来。此时,黄山银钩真好,纤纤细细如黛眉。你漫步登上茶楼,在古风古韵中,要一杯茶,轻轻品一口,那是草木香味,是春天的香味,也是古城徽州的味道,就那么在舌尖上流荡,也在灵魂深处流荡。
或者,你就随意走进徽州的一家酒楼吧,在酒旗飞飞中,拣一张木桌坐下,要几盘菜吧。徽州一切精致,徽菜更是极品。然后,再要一壶徽州老窖,慢慢吃着,喝着。抬眼窗外,古徽州在一片花光水色中露出一角屋脊,或一带粉墙,亦或有一张明月般的脸儿,出现在绮窗后面,微微一笑,风清云白。
南谯楼岁月不改,紫墙青瓦,高檐飞翘,犹如鸟翼。
太白楼仍旧木楼层叠,可以登高望远。
当年,你离开时的那只木船,仍停泊在渔梁古坝的渡口码头,如从唐诗中行驶出来的一样,停泊至今,欸乃一声,可以去记忆的深处接你回来。
(余显斌,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3楼1号;邮编:726400;电话:13689143798)
本文获得“伊势崎杯”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