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011-01-03 08:05:21)
标签:

越野mm摄影

泰国

潮剧

杨令婆辩十本

陈三五娘

文化

分类: 潮汕习俗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潮剧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潮剧历史悠久,南国奇葩的美称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优秀文化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剧是潮汕文化重要传承载体,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重要纽带,潮剧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潮剧被介绍到泰国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300多年前。据说佛历2228(1685),当时泰国大城王朝,曾举行一次庆祝暹罗与葡萄牙及法国交往的盛宴,在各种助兴节目中,压轴戏就是潮剧。

   1979年中泰建交后,中国广东潮剧一团首次到泰国演出。此后10年间,应邀到泰国演出的中国潮剧团相继不绝。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主要是潮州人的后代已逐渐泰化,能够看懂以至欣赏潮剧者已越来越少,潮剧恐怕难以在泰国重现昔日的辉煌。然而,作为中国传统的一个地方戏剧,能够在异国他乡持续兴盛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在中国的戏剧史中实属罕见。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潮剧历史悠久,行当齐整,各俱水平,全盛时二百余班,文戏武戏都有特色,一代女丑老鹅漾,一出《摘梅》唱工做工诙谐双幽默。洪妙师父演出名剧《杨令婆辩十本》唱做动人又传神,老宝顺兴班著名尼姑丑,一出《打鸟记》倾倒了海内外众潮人,郑广昌声腔圆润沁肺腑,林儒烈编剧教戏司鼓作曲敢创新,黄钦赐作曲的《苏六娘》与《陈三五娘》成为潮剧经典作品(来自潮剧大观园资料)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潮剧唱腔在明朝嘉靖年间已趋于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荔镜记》。如果从《荔镜记》刊刻时间算起,也即嘉靖丙寅(1566年)算起潮剧历史也有440多年了。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4、  随着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普及,潮剧在泰国已过了它的黄金时代,但仍然存在着。虽然昔时在耀华力路天外天一带锣鼓喧天,灯火辉煌的场面早已烟消云散,华人子弟也没有人愿意当戏仔,但老一辈潮籍老人仍然喜欢潮剧。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最喜爱看潮剧,只要有潮剧团出访演出,奶奶从不缺席。在耀华力路附近的商店里,潮剧的录音带、录像带、影碟仍然畅销。一些流动的潮州戏班,俗称尖脚戏班,在内地或曼谷的各神庙里,每逢常年盛会,或有人向神前还愿,尖脚戏班就会被请来演出助兴。值得一提的事,这些潮剧戏班的演员,均是潮州人后代或者是道地泰国东北部佬族泰人。他们不懂潮州话,仅在唱词上注上泰语发音,却也唱得有板有眼。即是泰语潮剧。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5、潮剧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平和县等。以前潮剧是在剧院里演出,如今的潮剧为了生存和发展,解决资金来源,谋求生路,基本上是化整为零,整班人马下乡下县演出。根据潮汕民俗风情,每逢过年过节,总会有海外华侨出资邀请潮剧团在乡村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6、可惜,潮剧缺乏新人材,剧本作曲今年炒了明年翻,潮剧观众已断层也许只有我奶奶辈的老人如今还情有独钟之外,一个戏剧没了观众,缺乏互动,你说能维持下去吗?演员出演虽然声情并茂,可是就是缺乏知音人,各地戏院基本停演,现在有关潮剧的编剧作曲逐年少,而最关键就是潮剧缺乏接班人。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7、这些演员都很年轻,在戏剧学校学习了几年就出来谋生混碗饭吃。当然,她们也很辛苦,天下百姓举家欢度节日的时候,她们却要在台上不停的演唱。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8、这个姑娘年仅23岁,在十几个戏里扮演的都是小生,一个晴朗俊美的小生,早在3年前就已经是剧团里的台柱了。这次适逢澄海游神庙会,被众乡亲点名来出演。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9、潮汕庙会经常演出的潮剧是《告亲夫》、《井边会》、《苏六娘》、《荔镜记》、《桃花过渡》。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0、 
年幼时代曾陪同奶奶看过潮剧,虽看不懂,听不懂戏中情节,但后来一出爱情剧《陈三五娘》却让我对潮剧古装戏有了兴趣,或许是受父亲喜爱中泰戏曲文化的影响吧,如对剧中悲情情节还记忆犹新。那时候对于剧中描述的出生于书香门第、富贵家庭的美貌女子五娘爱上在她家打工的英俊长工陈三感到新鲜好奇又深感困惑,既然喜欢了为什么一定要分高低贵贱呢?家里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拆散他们呢?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1、有着悠久历史的潮剧,如今却在这样简陋环境中演出,剧情虽悠悠动人,古朴幽香,可是人与物早已面目全非了。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2、潮剧团到乡下演出,大多数是配合庙会的热闹场面而展开的。这个时候,神是至高无上的,潮剧就已经不是单纯演出那么简单,她是做给神看的潮剧了。在潮汕地区,当地人比较迷信,对“老爷”(指“神”)的崇拜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3、甚至在安排剧中情节演出时候,要策划到各位“老爷”巡视各村的实际时间,尽可能让这个折子戏在演出过程中,适逢“老爷”到来时,戏中演员能如数伫立迎接恭迎圣驾的光临,而演员又能继续剧中的台词。既能渲染现场气氛,又可做到台上台下互动。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4、看见一帮人在鸣锣开道,鞭炮齐鸣,意味着“老爷”的圣驾即将驾到。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5、什么叫空前绝后,这个好几万人的潮人盛大庙会就是最好的写照,他让我体验到了节日的欢腾与快乐。人们纷纷抢着捧上自己的一份虔诚,祈求新年的幸福安康。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6、又有一位至尊的“老爷”驾到了。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7、戏中演员恭迎“老爷”圣驾的光临。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8、台下庙会如火如荼,台上演员不受外界干扰,依然演出进行中。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19、潮人心目当中的神是多个的,有观音菩萨,有土地爷,有财神爷,有关公,有妈祖,有玉皇大帝;陆地的、水上的,各路神仙各显神通,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因此,站在戏台上,我有幸观赏到众多神圣老爷的大驾光临。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0、左盼望右盼望,稳坐在太师椅上财神“老爷”终于来了。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1、台下热闹非凡,台上众演员丝毫不为所动,演出仍在进行。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2、默默注视着。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3、他依然在沉浸在戏中的角色,扮演好戏中人物是一个演员的职责。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4、一出折子戏结束了,新的一出戏即将开始。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5、这个场面是富有潮汕特色的月浦镇成人节。每年的这一天,家中有年满18岁的男孩子,父母都要给他举办一次成年节典礼,即在村里空旷地展示由这个男孩子亲手喂养的大肥猪,然后由村里长老评比,谁家的猪最大。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也要平均摊派钱,请上一台或几台潮剧来演出助兴。一边是赛大猪,一边是演出请看我的另一个专题“赛大猪”风俗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6、月浦镇赛大猪成人节上,舞台上演出的潮剧此时扮演的角色只是比赛场上的一个陪衬物,一个点缀品。孰喜孰忧?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7、发现潮剧团的演员基本都是女性,女扮男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我还是喜欢由充满阳刚的男性扮演相公,看起来比较真实可信,有亲和力。虽然是戏,可是一听那娘娘腔的相公还是倒胃口。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8、看潮剧,听潮剧,尽可能让自己的的思路跟随戏里情节还原到古时候情形;也即是入戏。总在想,为什么古代人的男女之爱接触面这么狭窄,总离不开庭院深深的高墙。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9、一个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个转换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虽然是戏剧,演员也同样要有感情的投入,才能声情并茂,才能打动观众。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29继续关注幕后的人们,这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是来自福建诏安潮剧团的后台总监,正在为演员调配服装道具。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0、踏上戏台后面的这个棚子,摇摇晃晃,四壁萧然,寒风冷冽,演员们要在这里白天晚上连续演出3场戏。小时候对潮剧的抵制,对她们的不理解,只有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一个潮剧演员的艰辛,体会到她们的不容易。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1、我喜欢到后台看演员化妆、卸装,什么叫台上一张皮,台下一张脸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2、这个姑娘很年轻,在戏里扮演的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五娘小姐的丫鬟。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3、化妆中的演员。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5、潮剧的发展命运值得我们关注。怎样保护好本土文化,传承潮汕传统艺术,延续与发展一个地方特色文化已经是至关重要。

 

今天的潮剧,台前幕后依然如戏
36、文化艺术要发展,传统剧目要开发,潮剧要回归城市,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潮剧的精湛表演, 体验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7 2008 2011 三次拍摄  拍摄媒介大部分为彩色反转片、彩色负片。平板扫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