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那厮尽管是不学无术,可是兄弟高廉之死让他有切肤之痛。因此决意要攻打宋江,当然高俅要说出宋江等人一些列的罪状,比如杀人越货,洗劫城池,中饱私囊,如果不严惩,一旦任其发展下去,肯定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朝廷格外震怒,道君皇帝随即降下圣旨,就委高太尉选将调兵,前去剿捕,务要扫清水泊,杀绝种类。高太尉又奏道:“量此草冠,不必兴举大兵。臣保一人,可去收复。”天子道:“卿若举用必无差错。即令起行,飞捷报功,加官赐赏,高迁任用。”高太尉奏道:“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替嫡派子孙,单名呼个灼字,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见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臣举保此人,可以征巢梁山泊。可授兵马指挥使,领马步精锐军士,克日扫清山寨,班师还朝。”
选谁去,高太尉心如明镜,于是选派双鞭大将呼延灼,为何派他,里面却有几个缘故:
其一,呼延灼是将门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况且他的先辈呼延赞乃是河东名将,为国家立下大功,人的名树的影,名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大家都说他是个英雄,可见这个称呼错不了。
其二,呼延灼使两条铜鞭,武艺高强,在当时的确有万夫不当之勇,征战沙场,曾令对方心惊胆寒。
其三,呼延灼善于运兵打仗,颇得家学渊源。尤其是排兵布阵,自己最拿手的作战部署就是摆下连环马。这连环马军,三千匹马军,坐一排摆着,每三十匹一连,却把铁环连锁,但遇敌军,远用箭射,近用枪挑,的确长驱直入,令人心惊胆战。当时漫山遍野,横冲直撞。即使宋江多路大军前来围追阻截,也奈何不得。
其四,呼延灼现任汝州都统制,手下颇有兵马,并且有精兵强将。况且战略战术,用的精妙深得孙吴兵法。
江湖以为高太尉选派呼延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呼延灼是将门之后,高俅看重的是一个牌子,殊不知,牌子是别人树立起来的,尽管呼延灼的祖父辈都是名将,甚至忠心保国,可问题是当时外界环境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当时有没有呼延灼立功扬名的条件。他的对手是谁,有没有十足的把握去战胜对方,呼延灼尽管是名将,有没有作为智囊式的人物。比如高俅不会不明白,自自己屡次剿匪失利,不是宋江等人有多厉害,而是宋江身边那个那羽毛扇的教书先生其实才是运筹帷幄的不二人选。因此高俅把打仗寄托在武功和武器装备上怎会有不失败的道理。
况且高俅不知道人是会变得,即使如呼延灼之流,纵然他的祖辈父辈都是忠臣,可一旦他的要求没能满足、他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仍然有可能会投降他曾经看不起的所谓山贼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