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古代诗歌看元宵节的几层含义

(2012-02-06 11:54:24)
标签:

李治亚

江湖

新年

文化

分类: 江湖教学随笔卷二

从古代诗歌看元宵节的几层含义

从古代诗歌看元宵节的几层含义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在我国是个很古老的节日,同时它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从古代的诗词和流行小调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灯市,是观灯的最佳时节

比如隋炀帝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所描述的: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还有唐朝宰相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两个人都是隋唐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诗词都写出了当时元宵佳节浓浓的暖意和人们争相走出家门观看各种各样街灯的感慨。
其二,情人幽会的最佳时机。
古时候的女孩子尤其是未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暂时外出一会儿,以致这一点也成为某些女孩子谈情说爱的最佳时刻。比如宋朝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反映出了这一时期微妙的感情变化,有点像情景剧: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更是惟妙惟肖,写出情人难以相见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其三,吃汤圆或者元宵,这可能是自古而然的风俗,仅唐宋诗词就有相应的例子。比如南宋姜白石的: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最后的“汤元”其实就是汤圆既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也写出了热门对汤圆的珍爱。一直到很晚的时候,卖汤圆的人还在依依不舍。他的另一首诗也写的是大概的意思: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这里的珍品就是汤圆。
其四,歌舞的海洋,是难得的不夜天。元宵节和春节不同,春节往往都是个人各自固守在自己家庭里,而元宵节男男女女大人小孩纷纷走出去,同时也是宣告崭新一年的开始。你看,明朝诗人李梦阳所写的就有这个意思: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到处是暖意融融的景象,打扮入时的漂亮歌女争相亮出歌喉,尽情讴歌这个美好的春天。同时代的大诗人唐伯虎也有相应的诗歌: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其五,团圆的节日。正月十五,在月圆之下,吃上团团圆圆的元宵,分享团团圆圆的快乐,然后瞩物思人,盼望着一切和和美美,比如流行于福建南部的《元宵月正圆》的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总之,元宵佳节,古人格外重视,什么小孩子打灯笼,街市上到处猜灯谜呀,还有家家户户放鞭炮、燃烟花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一句话元宵佳节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也正是这一天,北方习惯吃元宵,南方习惯吃汤圆。此时看着自己家门口喜庆的灯笼,轻轻燃起绚丽的烟花,再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合家团聚在一起,你感受到欢乐的节日气氛了吗?侧耳细听,到处是欢乐的海洋,走一同出看看,加入那些舞狮子的人流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