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是两晋时代少有的英雄,做事很讲究方法。他早就知道,石勒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尽管在刘渊手下做事,一旦羽翼丰满,必然是晋国的劲旅,为了招降石勒,刘琨费尽心机,从乱军中找到石勒的母亲,好心奉养,款待好多天以后,亲自派人给石勒送去,刘琨为此又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书信:
将军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用兵如神,所向无敌,虽自古名将,未足为喻。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翕尔云合,忽复星散,将军岂知其然哉?盖存亡决在得主,成败要在所附;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故也。义兵虽败而功业必成,贼众虽克而终归殄灭。
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也。成败之数,有似呼吸,吹之则寒,嘘之则温。将军以天挺之姿,威振宇内,择有德而推崇,随时望而归之,勋义堂堂,长享遐贵。背聪则祸除,向主则福至。采纳往诲,翻然改图,天下不足定,蚁寇不足扫。今相授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总内外之任,兼华戎之号,显封大郡,以表殊能,将军其受之,副远近之望也。
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至于名臣而建功业者则有之矣。今之望风怀想,盖以天下大乱,当须雄才。遥闻将军攻城野战,合于机神,虽不视兵书,暗与孙吴同契,所谓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但得精骑五千,以将军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实事,皆张儒所具知,合当面述,伫待复音。
那刘琨无非是凭借此信打动石勒,其实当时石勒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江东司马睿方兴未艾,有王导诸人辅佐,派镇东长史纪瞻统兵讨伐,两下相持三月有余,互有伤亡。刘琨此信无非劝石勒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他说石将军用兵如神,所到之处,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自古名将,也没有一个像石将军这样的。将军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作战的计划往往与孙子吴起的兵法暗合。不过做事情要找到一个旗帜,旗帜错了,路就错了。将军应该选择有威望有能力能够领导群雄的人物,现在我刘琨给将军你指一条明路,那就是投靠大晋,自然前程广阔,不可限量。如果跟随刘渊,那就是死路一条。将军知道吗,自古就没有胡人称皇帝的,但是做大将的,封王封侯的比比皆是。希望将军顺应时代潮流,做出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来。然后又加封石勒为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
可以说刘琨为了石勒真的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无奈那石勒自恃手下兵多将广,又有一个叫张宾的智囊相伴,怎听信刘琨的言语。但是看在刘琨送还自己母亲的份上,只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大意是: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做的事情,不是一般迂腐的读书人所能理解的。再见了。
刘琨看过回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慨,仰天长叹说:天不佑大晋,于是来到自己后庭院,让歌伎数十人给自己弹曲解闷,然后借酒消愁,抑郁满怀。
江湖道:文字有感染力,尤其是优秀的文章,能够给人前进的力量。但是文字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语言所打动,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打动人。像石勒之流,原本就想在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哪里会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只是可惜了好一个文武双全机深志远的刘琨,从此,渐渐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后来竟然堕入了石勒的反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