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滩在上海

(2005-02-17 15:49:27)
标签:

杂谈

(帮Mangazine8月号做的采访,把全文贴上来与大家分享)
  这是第二次进行关于上海滩的采访,第一次是在他香港中环的总店,采访的对象是他们的国际市场总监,一个只会说英文的ABC,感觉并不愉快,作为一个上海人,采访一个名字叫“上海滩”的品牌,却始终感到有一层隔膜,当时并不太喜欢这个品牌;这一次采访是在上海的分店,采访的对象是其国内总代理朱虹先生,采访出乎意料的愉快,也许不仅因为彼此都是上海人,语言天生就有一份情切;也许也不仅在于采访双方都是上海滩的Fans,虽然我只是一个伪fans,一个仅仅因为这一季的模特胥力文和这一季书法书体的女装结合竟然是如此的fashion,如此的sexy;但是朱虹却绝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忠实fans,一个很多年前就开始迷恋“上海滩”品牌的最后索性做了代理上的成功男人,我想真正让我享受这次采访的应该说是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滩”,一个到了上海滩才真正散发出光芒的“上海滩”。

——题记



从发烧友到顾问再到代理商


  “怎么会想起代理‘上海滩’这个品牌的呢”因为之前有过一次采访经验,所以这次采访就很直接,直接从“上海滩”在上海谈起。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时尚产业,第一次接触服装产业”听到这样的开场白,我不由得有些吃惊,虽然上海滩和Cartier、Dunhill、 Piaget、MONTBLANC同属Richemont奢侈品集团,属于国际化的服装品牌,可是以其定位以及在国内的知名度,在国内进行开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虹指了一下身上的一件黑色“上海滩”立领T-shirt,开始娓娓道来其悠久的“上海滩”情结。
  “我以前是做外贸的,主要是面对欧洲的工业品出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经常需要在欧洲出席一些party,出席这些party必然遇到一个服饰的问题。当时总觉得和老外穿一样的西服总是不够特别。后来在一些外国朋友的提点下才知道了‘上海滩’的唐装,之后也在欧洲采购了不少他们的衣服,当然后来也知道了这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品牌。当时我真得非常喜欢这个品牌,所以很早就开始是上海滩的fans”
  “大概是2002年末的时候,‘上海滩’考虑要进入内地市场了,当时我曾经为他们做过一些前期的市场分析,担任的是一个出谋划策顾问的角色。后来当他们开始寻找具体的代理人选的时候,有一天他们就对我说‘既然你那么喜欢了解我们的品牌,就那么的喜欢,不如就由你来代理这个品牌吧’,于是我就答应了。作为我来说,有自己的生意,代理上海滩也不是为了赚钱,更多的可以是看作一个fans 的一项娱乐活动”随着这个从fans到代理商的经历听起来有太多的偶然,也缺乏意料之中那种对于“上海滩”的高度赞扬和对于内地市场的高度重视,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我始终相信,高级服装品牌这种如此独特东西,不是一个真正热爱他的人是无法真正经营好的,而朱虹作为一个fans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个好人选。
  “作为一个忠实的fans,你觉得易手前后上海滩有什么变化吗?”知道创立这个品牌的是香港的一个传奇人物——邓永锵,香港著名慈善家的长孙,一个在香港很多人不喜欢,但是在欧美却和英国皇室、美国总统交情颇深得有趣人物。所以也很好奇这样一个有趣人物手下的“上海滩”和进入了 Richmont集团之后的上海滩是否有巨大的区别。
  “这个区别可就大了。邓永锵时代的上海滩应该说只是一个经典的唐装品牌,和现在许多的唐装品牌一样,式样几乎永远就是那么几样。所以当时我认识的很多自认上海滩超级fans的老外都会自豪地说‘上海滩所有的产品我都有了’。而且当时上海滩的衣服其实有点像今日各个旅游景点的纪念物品,很多老外是怀着好奇地心态去购买的,买回去之后到底穿不穿就不知道到了,即使穿往往也不过是在某些要表现中国风的特殊场合。但是richmont接手之后,这个品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一个经典唐装品牌了,而成为了一个融入中国元素的国际形势装品牌了。 Richmont的上海滩所要做的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保留唐装的一切细节,而是通过保留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同时与现代潮流、款式融合产生的产品,既保留了独特的中国风味,同时又不落后于时代,‘向顾客提供可以在何时何地都能穿着的唐装’这就是上海滩的独特理念。”
  谈到这一点,他指指身上的 T-shirt,“你看这件T-shirt,几乎总体都是西方的设计,我们中国服饰没有这样的。但是唯独这个立领是我们东方的元素,两者搭配在一起,再加上黑绿的颜色搭配,还是能够给你一种东方的感觉,而且你穿着这样的衣服去office,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选址的艺术


  上海滩上海店的地址位于茂名路,一条身处繁华市中心却人流不多,相对比较寂静的马路。
  “为什么当初选址的时候选择了茂名路?”上海滩上海店的开张已经是2003年,当时上海也已经有了一些所谓的顶级shopping场所,所以我很奇怪以上海滩的地位,为什么不考虑进驻恒隆或者中信泰富。
  “茂名路是什么路?要知道,在三四十年代,这个区域可谓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段,而“上海滩”这个品牌中的“上海滩”指得本来就是十里洋场时代的上海,这两者的切合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茂名路是一个符合上海滩的品牌image的地方。恒隆或者中信泰富是什么,不过是一个新近堆砌出来的建筑,一个毫无文化内涵的建筑,如果上海滩离开茂名路进入这样的购物场所,那么它的品牌image就被毁掉了。更何况,虽然上海滩上海店的顾客中本地消费者的比例已经达到30%了,比起其它店可能都要高不少了,但是毕竟我们目前的主力客户还是在上海的老外。对于这些老外来说,大家都见过世面,恒隆或者中信泰富算什么,什么都不是,但是他们只要在上海呆的时间长一点的,几乎都知道茂名路,都知道茂名路代表着老上海的一段回忆。更何况,这条路上的锦江饭店和花园饭店的主客本身就是一个人流的保障”。
  听了朱虹的这番解释,我也就很自然得明白了为什么他会把最新开张的第二家分店放在了新天地,同时筹划在外滩开出的第三家店。
  “上海滩开到北京怎么办?”因为上海滩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其特殊的选址要求,所以我突然想到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兴高采烈的朱虹不由得露出一丝苦恼,“北京的分店肯定要开,毕竟北京有我们最大的消费群体,包括老外包括本地的文化人。但是说到选址我真得很苦恼,你倒说说北京有什么地方是适合上海滩这样的品牌入驻的”想不到朱虹竟然把这个问题抛会给了我,虽然北京也算是去过好多次,不过这个和上海风格如此迥异的城市,的确是不容易找到一块土地能够容纳这样一个具有如此上海风情的国际性品牌的。无奈之下,我只能摇摇头,把这个问题最后抛回给朱虹,毕竟它是老板,这理应是他犯愁的事情,我能做的只是为他祝福了。

上海滩在上海


  在采访之前,仔细逛了一下上海滩的上海店,然后又和记忆中的中环总店比较了一下,感觉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一时间又说不少具体的不同所在,于是见到朱虹的时候,便问起了上海店的特色,尤其是在选货上面,因为依稀感觉上海店更像是一个著名奢侈品品牌旗下的专卖店。
  “作为代理,我肯定不可能像总店一样什么商品都有,我在服装方面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面料和做工的质量。我只要最好的那些产品,价格反而不多考虑,在大陆市场我就要真正把‘上海滩’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高档时装品牌。”我明白朱虹的考虑,香港的“上海滩”因为历史的原因,虽然成为了众多访港指南中必去的经典,所以消费群体有了绝佳的保证,但是也因此背上了历史的包袱,店铺中一些廉价的带有纪念品味道的服装是永远无法兵器的,反而还必须作为销售的主力来对待,这也就是为什么中环的总店5-6万的定制旗袍和百多块的纪念衫可以而且必须共存于同一屋檐下。
  朱虹同意我的这个理解,同时不忘再次强调其对质量的重视“要说独到的风格,甚至说有中国味道的服饰,我们周围的那些专卖店,甚至周围长乐路上的小店也能够提供,但是要像我们这样提供用最好的面料制作的有风格的服饰,这就是我们上海滩独此一家的,这才应该是我们展现给大家的品牌面貌”。
  他又环指了一下整个店的室内装潢,“你去过上海滩的香港店就应该可以感觉得到在色彩的应用木料的选择等很多方面,我们和总店都不一样,我们全部是自己请人设计的。最初的时候总店那边还不同意我们的风格,我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他们先看看我们的效果再说话,反正不好亏损的是我自己,好的话还能够给总店提供借鉴。现在果不其然,大受好评,在所有的海外店设计中我们的得分总是第一的,现在香港新装修的分店也开始参考了我们的设计”看得出,朱虹真的非常喜欢上海滩这个品牌,而且在这个品牌的身上也非常的用心,所以当起说道正在计划的外滩店时,很自信的说了一句“也许那个时候,上海滩的旗舰店就不再香港,而要属于我们上海的了。”

  听到朱虹的这句话,真的非常开心。这种开心不是来自于一种狭隘的地域自豪感,而是打心底开心“上海滩”这个创立于香港最后能够成为国际认同的高级服装品牌有可能在大陆的土地上登上更高的一个台阶,焕发出另一种光芒——也许只有这样,上海滩在易手Richmont之后仍旧能够算得上是一个我们自己的高级时装品牌,一个在我们的土地上如鱼得水的高级时装品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