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最近受了什么打击吗?
(2011-12-25 12:23:08)
标签:
韩寒自由革命民主文化 |
分类: 时评 |
韩寒,最近受了什么打击吗?
很偶然地看了韩寒公开谈论革命的文章,直接的感受是这孩子,最近受了什么打击吗?
韩寒一共谈了七个问题,从目前现实需要革命、领导起义、民主自由、革命时机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略见下。
“需要一场革命么?”“我的观点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只是需要改革。”
“领导一场起义?”“群众就足以将起义扑灭。”
“需要民主与自由么?”“自由在中国最没有市场。”
“只有来一场革命才能让社会好转?”“这些都是幻想,连幻想都不乐观,就别提操作了。
“中国人靠不住。”
“选票改变?”“改变不了,无意义。”
“革命和民主的时机?”“革命遥遥无期。”
韩寒不是想竭力保护住什么,就是受了什么打击吧,如果说处于煎熬中的人期待改变,他告诉人家改变现实,民主和革命,现实不需要、别幻想、遥遥无期。
他认为,不可能有起义,即使起义,也会被愤怒的群众自己扑灭,这是开起义的世界性玩笑,被群众扑灭的东西还叫起义么,只能叫骚乱动荡。
他认为国人的自由不同于普世的自由,更进一步得出民主限制国人自由的结论。这其实是对民主、自由的误导和污蔑。他看到了中国人去了欧美发达国家觉得浑身不自在,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原因,仓促归结于国人不需要民主。其实粗略分析,第一是去的人不习惯民主,第二是去的人大部分是享受过特权的。特权如毒品,民主是他的天敌。
他告诫国人,对于革命,不要存在幻想,更别提具体操作。因为中国不同于埃及,利比亚……那些小国家,因为中国人靠不住,这更是以自己总结的丑恶代替全部,赤裸裸地侮辱中国人,如果硬说国人靠不住,那也仅是他心里想的。实际上,这正是几千年专制下人人难以自保时时感觉危机的自然流露。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自然认为选票,也改变不了中国,因为邪恶的中国人,即使选票选上了,也会自觉进入既得利益集团。这其实是反面回答了自己开初认为只需要有改革的问题,改革没有结局,直接掐断了最后一根稻草。进一步,于是对于一个合适民主的时机,他认为遥遥无期。这就是说,既得利益集团或者有钱者继续花天酒地,享乐天上人间,其他人一切继续,最多不时来看看这些貌似战斗的文字,最终还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哑语,最好消消气。
前后分析,如果避开表达的艺术和技巧,这是一种骨子里很彻底的悲观、颓丧、误导人的思想流露。如果这是韩本人的思想现实,只能说在无数次交锋、被交锋,在深入生活地探讨、再探讨,在荆棘道路上前行、再前行,或许抵不过,在挣得钵满盆盈之后,变了,变得世故、圆滑、老练,骨气渐失,精通享受,似是无奈也更无情了。
文中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分散力和颓丧性,作为世人最关注中国问题的精髓,像圣经里说的一样,教给人的骨子里是忍受、认可、等待救赎。也就是说了,媒体问问,一般就自生自灭了的问题文章,怎么就给推荐了呢,呵呵,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是有钱了就这样么?
如果再来看韩寒,作为体制教育的特殊案例,一个叛逆者,曾经在几届高中教师、甚至初中教师那里反复提及。不料,似乎当局越是想正面引导,越是在意想不到的反面,在很多同样经历青年那里产生了共鸣,并成为受压制者的代言。负面的宣讲中反而根植下了信任,从这个角度讲,韩侥幸从受害者转变从此成为了耀眼光芒绕身的成功者。当年教师们可能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想以此引发改革。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以教育为代表的各行各业仍然在改革的步伐上步履艰难地前行。韩却是玩转了X赛车之后,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著作。引起了人们的较多的关注和思考。
随后作为叛逆的韩寒,一度被说成是众多青年的意见领袖,就像在X赛车上,确实招风。尽管很多老师眼里韩仍然是一个没教好的坏孩子。最近山东一位老师王兆山说:如果韩寒在山东,他就会教好这个坏孩子。
直到这段侥幸存世的文字,开诚布公地谈论面对现实的革命并写下来,不可否认,仍然是需要有勇气的。但是有勇气本身是不够的,何况这篇文章中颓废、消极情绪弥漫,极具误导人的危险。从友善的一面讲,韩本人,最近是不是受了什么巨大的限制性打击或者强迫性劳动,从而被教好了,自觉在做有先入为主的向导性的工作了。但是多年前的鲁先生说过不惮以最恶的恶意揣度国人。如果并非无所畏惧的,那么或许就是有人说的那样有怪癖的刻意修饰的。
揣度的方向宽了。也许走的路多了,真变了。说韩变了,但愿不会是说他本质上或许从来就是这样,只不过伪装着,至少绝大部分青年心中,还曾有过一个貌似真诚的充满战斗精神的不屈服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