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阳父,在周王朝担任太史一职,是一个说话有相当的分量的人。
因为在那个时期,太史不是一般人能够担当的,他不仅要负责客观记载周王朝的历史,还要主管王宫内的祭祀大事,并且晚上也闲不住,还要观测星宿的变化,以分析它们的动向对于天下未来局势的预示。
对于自己家族的历史,周王室必须要找一个十分可靠的人来书写,一般人他们还真信不过;当然,对于国家祭祀这种大事和夜观天象这种绝活,一般人也是胜任不了的。
周宣王的意思是,现在自己就下命令,让专人把天下的弓、箭和箭袋全部收缴上来,统一销毁,然后再严禁百姓制造这些武器装备。这样一来,就是有人想要造反,也没有了弓、箭这种杀伤力极强的兵器,那么他们造反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很可能就会彻底杜绝叛乱的产生,从而保持天下的稳定。
但是,太史伯阳父的回答却令周宣王无比的失望。
伯阳父表示,自己这些天来夜观天象,已经从星宿的变化之中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国家的刀兵之祸是避免不了的。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祸端来自于王宫,并且其根源与所谓的弓和箭袋并没有多大的关联,而是与王后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为,从歌谣的前两句,“月将升,日将没”来看,在周易中月亮和太阳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转换成人事来说,阴、阳又分别表示女人和男人。那么,联系到最后那一句中的“周国”,这个女人指的就是王后。
所以,所谓“月将升,日将没”,说的就是王后对于国家的影响力,将会慢慢的超过君王,并且最终引发刀兵之祸,危及到大周王朝的安危。
伯阳父的一席话,说的周宣王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刚才不是还说歌谣的重点在弓和箭袋上么,怎么这会又跑到了王宫,还和王后联系在了一起。
对此,周宣王表示出十分的不解。他告诉伯阳父,现在的王后十分贤惠,而且把后宫治理的有条不紊,从来都没有给自己增添过任何麻烦,更别说干预朝政了。
看来周宣王还是没有彻底理解这其中的意思,伯阳父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因为在歌谣的前两句中,都有一个“将”字。“将”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人都知道,就是“将来、不久”的意思。换成英语的表达时态就是一般将来时,而不是现在进行时。
也就是说,这种祸患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而不是现在正在发生。
对于伯阳父的解释,周宣王还是不太相信,半信半疑的。由于他过度思考此事,以至于大脑过于混乱,已经没有心思再继续听大臣的讲解,所以就回到了后宫。
然而,在王后那儿,他又听到了另外一件十分怪异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