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2]——“共和行政”时期的那些事儿

(2013-01-12 17:53:52)
标签:

风雨大周朝

刘宴斌

杂谈

分类: 风雨大周朝(1——200)

 

  由于周宣王小的时候曾经亲身经历了那场声势浩大的国人暴动,以及后来经过召公十多年来的铮铮教诲,逐渐体会到了人们对于生存权利的渴望。

 

  早些年,为了培养好这一位接班人,召公除了要教给他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管理百姓,最重要的是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穿插些他们家族的历史,尤其是建国以前的那些艰辛的创业史。

 

  在召公的精心教导下,他知道了自己家族的这个王朝起源于农业,自己的祖先后稷就是当时掌管天下农事的大臣。在他和历代先祖的带领下,自己家族才有了吃穿、才有了建立方国,直到最后夺得了殷商王朝的天下。

 

  民以食为天,那食物又从何处而来呢,当然是土地啊!当人口增多时必定要开垦更多的田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懂得这些大的历史方向之后,召公便放心地把权力移交给了周宣王。

 

  周宣王上台之后,立志要做一位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好天子。一来,是为了恢复周王朝往日的繁荣;二来,也是为了报答召公的救命之恩。

 

  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既然当初您救下我和劝谏我父亲的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大周朝的未来。那么,我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周王朝更加强盛,找回到之前的那种尊严和地位,才能对得起您啊!

 

  虽然周王朝经过了十四年相对来说比较平稳的“共和行政”,把周王朝从失控的悬崖边上拉了回来,但此时它毕竟已经元气大伤,需要一段安静的时间用来休养生息。

 

  之所以说“共和行政”期间是”相对“的平稳,并不是说在这期间就没发生过什么大的事情,只是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罢了。

 

  从史料上来看,这十四年里行政的诸位大臣们过得并不安生。先是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当年被周厉王教训过的猃狁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主动来找周王朝的麻烦。他们一直攻打到了镐京的西郊,在周人的奋力反击下,才不紧不慢地收拾好抢夺来的钱财打道回府。

 

  紧接着,江南的淮夷也趁机起哄,打算凑把热闹,于是便带领着自己的人马也开始向镐京进发。好在由召公组织了一批人马把他们半路给赶了回去,没有造成巨大的麻烦。

 

  乱臣贼子是被自己给打跑了,但是上天却又和周王朝过不去了——从共和十年开始,一直到共和十四年,整整五年的时间,周王室所在的镐京地区,几乎寸雨未下。到共和十四年的时候,旱情达到了最高峰,以至于镐京地区百姓家的茅草房,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都会发生自燃现象(大旱既久,庐舍俱焚)。

 

  于是,他们部分职能转变成了抗旱救灾,他们的办公室也就成了抗旱救灾指挥部,而且一搞就是五年。

 

  好在老天爷开了眼,在周宣王登基的当年(公元前828年),终于给久旱无雨的镐京地区降下了一场大雨,解救了当地的黎民百姓。

 

  在大家看来,新王刚刚登基就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恩惠,这是一个不错的好兆头。

 

  但是,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究竟你周宣王又没有本事振兴祖先给你留下的这份庞大的家业,那可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光说不练假把式。上台后的周宣王,在稳住自己的阵脚之后,决定给那些无事生非的部落方国们来上三把火。

 

  “共和行政”时期,为了维护国家大局,召公等人在军事上的部署主要以防御为主,只要闹事的人不威胁到都城的安全,把他们赶跑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国家的大权再次掌握在了一位雄心勃勃的天子手中,他有能力和毅力来重新树立起自己作为一位天子应有的威望和风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