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召公和冉载季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规划方位、测量地基。之后,又具体划分功能区,每个地方做什么用的,建造什么建筑物,宫殿建造在哪儿,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半个月后,周公从丰邑赶来,正式来主持破土动工前的最后一个盛大仪式——祭祀大典。
在建造新都城之前,告慰一下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在天之灵,理所应当,是必须的。
仪式结束之后,一切都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忙碌之中。在到达此地之前,周公奉成王诏命,把洛邑周围的很多诸侯和部族都给召集了起来。
干嘛?——人多力量大!再说了,放着这么多的闲人,不用白不用。
当然,这里面为数众多的还是那些殷商的遗民们,特别是那些在“三监之乱”的时候,趁火打劫的不义之人。反正你们有的是力气,平时闲着也是没事找事,现在给你们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为国家好好出一把力吧!
据《尚书·召诰》记载,偌大一项工程,周王朝却只用了不到一个日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都说人多好办事,果然如此啊!
各位知道这个新建成的周王朝的都城洛邑,现在叫什么名字么?说出来,大家一定会有些吃惊——洛阳!
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洛阳最早的历史,还都是东汉末年那匹拖着佛教经书的白马,以及为这匹白马修建的那所寺庙。其实,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了。等到白马驮着经书到达那里的时候,这座城市就已经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如果从周成王时期算起,古老的洛阳城已经有三千多岁的高龄了。说它历史悠久,真是名不虚传啊!
还有一件事得向大家说清楚了:虽然周王朝新建了洛邑这座都城,但它并没有废弃之前自己居住几十年的丰邑,而是两座都城并存。
自此以后,洛邑被称为东都,每到诸侯朝见、进贡、以及周王东巡的时候,周王都会莅临此地。而丰邑则被称为镐(hao)京,是周王平时生活和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直到西周灭亡、周幽王迁都洛邑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镐京一直都是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还有一点,历史上按照两座都城的不同历史背景,把西边的镐京称之为宗周,意喻着这是大周王朝宗庙兴起的地方;把东边的东都洛邑称之为成周,意喻着这是周王朝成长起来的地方。从洛邑建成这一天起,周王朝正式进入了强盛时期。
洛邑建成之后,周成王前来视察、剪彩。就在此时,周公把他这么多年来对各个朝代礼仪和官制的研究成果上报给了周成王。
于是,周成王利用这个天下诸侯集聚一堂的时候,颁布了属于大周朝自己的礼仪制度和官爵制度。对于官爵制度,我们没什么好说的。但对于它的礼仪制度,也就是周礼,我们今后将会经常与之打交道。
除此之外,周成王和周公还再次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国,来进一步拱卫王室。因为在之前“三监之乱”的平叛之中,王室成员看到了那些同姓诸侯和姻亲诸侯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主要是自己的家人,包括周文王的其他儿子(周武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如雍国、毕国、原国等。周武王的其他儿子,如邘国、应国、韩国等。还有周公自己的其他孩子,比如凡国、蒋国、刑国、茅国、胙国和祭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