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坐在宝座之上的周成王,此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仔细聆听着叔叔对自己的教诲。
好,周公摄政正式结束,历史的步伐自此进入周成王时代。周朝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成康之治,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周成王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自己父亲当初想做而没有做成的那件大事——营建洛邑。
由于周武王在位时间短,而期间又一直都在极力维护国家稳定。周公上台之后也是大事不少、小事不断,对于当初周武王和自己商议的营建洛邑一事,也是一直都没有进入实施阶段。
近十年的时间,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只是做了简单地考察和论证,但最终方案并没有拿出来。
周成王上台之后,决定首先来完成这一宏伟工程。一来,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二来,可以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再者,可以切实解决诸侯朝贡、朝见路途不一的局面,省了大家很多路程、时间和艰辛。抛开政治因素,在那个连像样的路和车都没有年代,营建洛邑的举措确实很人性化。
好了,咱们也别光说不干,下面开始正式分配任务:
召公先带领部分人手,到之前武王选定的洛水和伊水交界处的洛邑,进行实地查看和选址。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选出最佳的建城区域,避开寒冬和雨季这些不利于大兴土木的时节。
周公和他的那个掌管全国建设事务的十弟冉载季,全面负责整个工程的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做好全方位的协调与调度。一定要确保按期、保质的完成建城任务。
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36年)阴历二月十六日,召公在接到任务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洛邑。半个月后,召公到达了这片即将成为大周王朝新的都城的地方。
这个地方确实不错,在和平时期是个不错的建城之地。两河交界处,有着充足的水源,完全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老天不睁眼的时候,还可以用河水对田地进行浇灌,确保大旱之年大丰收。除此之外,两条大河还可以作为一道天然的屏障,在战争时期可以稍微缓解城内防守的压力。
这是洛邑附近两天大河给城市建设和存在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它的优点还不仅仅如此,经过几百上千万年的冲积,河水两岸形成了大片的优质良田。如果在这儿种植田地的话,完全可以满足这个城市用粮的需求。
经过三天的认真考察和论证分析,他得到了一处极佳的建城区域。此处可以把刚才上面我们所提到的那些地理区位优势,完全展示出来,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莱维大周王朝服务。
但是,单单自己决定了那是还不行的。因为按照当时的规矩,如此重大的事情,必须要请示一下神灵,看他老人家是否愿意让自己在这儿建城。
占卜的结果相当令召公满意——吉!
既然老天同意咱们在这儿建城,大家也都别愣着了,开始干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