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姜太公的背景到底有多深?
(2012-11-21 17:30:12)
标签:
风雨大周朝刘宴斌杂谈 |
分类: 风雨大周朝(1——200) |
就这样,这位钓鱼翁就被西伯侯姬昌给请上了自己的马车,一起回到了都城。
回去之后,姬昌当即便拜老翁为师,协助自己治理国家。
当然,对于这位钓鱼翁,大家可能都知道,他就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那神乎其神的姜太公、姜子牙,又名姜(吕)尚。
能让一国之君拜为老师的人,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而历史又往往证明,这些不简单的人物背后,常常都有很深的背景。当然,这位姜太公也不例外。
姜太公是上古时期炎帝的后代,他的祖上在尧、舜时期是伯夷。伯夷是尧、舜的重要辅臣,曾经帮助他们治理天下,还曾协助大禹整治水患。后来,因为他的巨大功绩,他的儿子们被分封在了吕和申这两个地方。
到了夏、商之际,在经历上千年的变更之后,他们的家族早已没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而此时的吕尚先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一点,大家可以参照东汉末期的那位仁兄——刘备。据说这个平日以编草鞋、卖草席为生的城市个体户,在拿出家谱对照的情况下,居然可以让当时的天子——汉献帝称其为叔叔,这也就是他“刘皇叔”称号的来历。
讲完姜太公的身世,这里对于他的姓氏还需要做一点说明。不然有些朋友会很纳闷:为什么他有两个姓氏呢,一会叫他姜尚,一会叫他吕尚的,有点晕!
其实,吕尚始祖伯夷的姓氏是姜姓,所以他们家族的最初姓姜。而由于他们这一支被分封到了吕地,而且还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国家。而且当时的人又有一种以自己的国家为姓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也称呼其为吕尚。
好了,不给大家来玩这种绕口令的游戏了。在今后故事中,我会按照大家的习惯,称其为姜尚或姜太公。
而对于这位姜太公年轻时候的经历,早在太史公史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就由于史料的混乱,已经搞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