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得到了中央王朝的认可,那么从此以后再做某些事情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于是,回到周原的季历,加紧了对外的扩张和兼并。
武乙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俘获其大小头目二十多人。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原的商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武丁死了。本来国君生老病死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武丁的死,却是相当的离奇。
他是怎么死的呢——被雷给劈死的。
这年夏天,武乙决定带领一些侍从到黄河和渭河交界处的地方进行狩猎。当然,这样一来,也能顺便查看一下其他方各国的具体情况。哪些应该敲打一下,也好做个心中有数。
但是有一天,正在武乙带领众人在树林里打猎打得正上瘾的时候,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闪电雷鸣,紧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很不幸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武乙,却不懂得如何防雷电。结果由于躲避不及时,被雷电给当场击中了。
惨啊,真惨啊!由于此可见,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
武乙因此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位被雷给劈死的国君(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纵观武乙一朝,殷商和姬周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同盟关系,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矛盾。
武乙死后,其子太丁继位。由于武乙晚年各方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已经开始了不断的征战,而作为中央政权的商王朝,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损害。
太丁上台后,为了缓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方国、部落的关系,开始对他们实行怀柔政策。
太丁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就不太好了,有违其本意。很多稍有实力的方国、部落,把怀柔看成了妥协,就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兼并战争。
这里面要提的当然是我们的周国、我们的季历。
除了武乙死去、太丁继位这两年,他们需要顾及商王朝的面子外,从太丁二年起,季历就不断有大动作出现:
太丁二年,季历率领周人攻打燕京之戎,但这次出师非常不利,“周师大败”。修养一年后,紧接着,在太丁四年,季历有率领周人讨伐余无之戎,此战大胜。季历也因此被太丁封为“牧师”,担负起了维护和稳定殷商王朝西部边陲的重任。
这里简要地说一下:我们这里的
“牧师”,既不是管理牧羊场工作的人员,也不是西方基督教会中专职负责带领其他基督徒的那个牧师,而是一种官职。一般被任命为地方“牧师”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对周边不服从中央或自身管理的部落、方国进行讨伐。其爵位一般为伯爵或侯爵,而又因为季历是西方诸侯之长,所以又称其为“西伯侯”。
后世称周文王为“西伯侯”,也还是从他老爸季历这儿继承过来的。而且周武王在灭商纣之前,在殷商王朝那里,对他的称呼也是“西伯侯”(参见《竹书纪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