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曾经三次出兵伐楚,前两次都是小打小闹,双方都没有伤到元气。
昭王十九年(前976年),经过充分准备,昭王决心对楚国大动干戈,并且决定由自己亲自统帅大军。
在大周王师的护卫下,昭王一路经过唐、厉、曾等数个小国,来到汉水北岸。
面对宽阔的江面,昭王命人四处找寻船只,以备渡河之用。
令昭王有点惊喜的是,将士们很快就找到了数十艘船只。
别着急,更令他吃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原来,这些船只全都是楚军为周军渡河而“精心”打造的。
你也许会对这样的事情有所不解,楚军为周军造船,绝对不可能,除非楚军都是傻子。
嘿嘿,楚军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聪明。这些船确实是楚军为周军专门制造的,还花了大量时间。
怎么回事呢?
原来,经过前两次较量,楚军知道,没有船周军根本就过不了河,长翅膀飞过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于是,楚军就在“船”上打起了主意。
人才在楚军中是不缺乏的,很快一个相对完毕的计策便应运而生。
楚军把自己用过的很多船只,都用刀斧劈开,然后又用特制的胶液细心地粘结起来。如果不认真看的话,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何况周军是匆忙间找到的急用的。
果不出楚军所料,周军看到这些船只后,顿时都被这些天赐之物给乐晕了头。根本没有人注意这些船只有什么问题啊,都急着把船划到了昭王旁边。
放心!楚军对这些船都是算计好了的,绝对不会立马散架解体的!
昭王看到这么多船也乐了,有船就好办了。
于是,昭王和随从的贵族大臣们率先登船渡河。
见昭王他们都上了船,其他将士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上了船,都害怕被落下了。
就在船只行到河中心时,众人都感觉有点不对劲。但到底是哪里不对,一时又都说不出来。
于是,很快,令包括昭王在内的所有周军都大惊失色的事情发生了--船只解体了!
所有的船只都悄无声息地散架了,而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
由于当时风高水快,事情发生的又太突然了,昭王等人还没来得及喊人,都不幸落入水中。
更令人后怕的是,周军都是北方士兵,会游泳的人是寥寥无几,危难之际也都各自保命,最终结果昭王等人都沉入水底,葬身鱼腹了!一些侥幸游到岸边的士兵也被埋伏在岸边的楚军所杀。
所以,周昭王的第三次出征伐楚,以周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并且昭王把自己的老命也都给陪了进去。
周昭王伐楚并且战败身亡,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使得昭王成为大周朝开国以来,第一个死得最窝囊也是最没颜面的君王!
从此,周王朝开始由强盛转为衰落,而楚国则变得日益强大起来,逐步走上了与周王室分庭抗争的道路。
由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天子,外出征战而亡,这对于很看中礼制的周王朝来说,是很难堪的!
于是,为了掩盖这个污点,很多正统(御用)的历史学家,为了给王室面子,都只用昭王“南征(或巡)而不返”一语代过,对于周楚之战的细节很少提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