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称帝时,年龄也已经不小了,便欲效法尧、舜之举,寻找一位德才兼备之人,作为储君,以备将来接替自己的位子。
最初,夏禹选定了皋陶(gaoyao)。http://a2.att.hudong.com/52/38/01300000357302123719383241514.jpg
皋陶,名庭坚,是舜禹时期东夷部落少昊氏的首领。
生于帝尧时,死于夏禹前,一生经历了尧舜禹三世,相传其活到了一百零六岁,此为后话。
皋陶一生用心辅佐舜、禹二帝。
在帝舜时期,他担任士师(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部长),期间制定了五刑之法,并且还创造出了我国最早的监狱——画地为牢。
后世尊称其为狱神,以后历代,凡是新上任的狱官,都要对他进行祭拜。
后来,他又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的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口号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大禹治水时期,皋陶是他的重要助手,对大禹治水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之后,他又帮助大禹治理朝政,发展生产,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所以,大禹根据他的品德与功绩,进而向上天推荐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政于他。
皋陶的人品和功劳确实没得说,但夏禹却忽略了一个十分的现实问题,那就是皋陶的年龄。
如果史书没记错,而且同时我也没有看错的话,那么他当时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一百岁。
联想一下当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当时的一百岁,说的好听是“人瑞”,说的不好听那是“人精”了。
就这样一个糟老头子,自己能吃能穿就已经实属不易了,何必再难为人家治什么国,理什么政呢?
他老人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但谁让他老人家是人才,被夏禹看中而又深得人心呢。
没办法,不能违背大禹和百姓的好意,那就先干着吧!
但果不其然,在过了不长时间的天子之瘾后,老皋陶终于因为压力过大而歇菜走了。
想起往昔一块治水安民的工作场景,夏禹痛哭流涕,这么难得的人才就这么去了,真是有点可惜啊!
但可惜归可惜,大禹也是毫无办法滴,或许这时老天的意思,而自己只能顺从。
哭完以后,夏禹擦干眼泪,埋葬好皋陶。
为了表彰皋陶的功绩,夏禹把皋陶的儿子分封于英(今湖北英山县)与六(读作lu,今安徽六安县),也好让他的子孙更好的祭祀他。
皋陶是走了,但继承人还是要找滴。
不久,夏禹又选中了伯益为其嗣。(伯益古画像)http://image.guoxue.com/albums/oldpic/abc/normal_abc0782.jpg
伯益,同为东夷族少昊之后,是大秦帝国的先祖。
后因其善于狩猎与畜牧,而被舜提拔为九官之一的虞官,负责治理山川草泽,并帮助舜驯调鸟兽。
由于他在长时间的狩猎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了鸟兽的习性,所以,很多鸟兽都被其驯服。
后来,帝舜因其在畜牧方面的卓越功绩,而赐其姓赢氏。
在大禹治水期间,他又辅佐治理水患,教给百姓如何开垦土地,如何种植水稻,并且还发明了新的打井方法--凿井,所以,他在人们心中也留有一定的地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