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苦瓜酿不动心不流口水的,肯定不是我们家人呵呵!

妈妈发明的菜,传到我这里,就是家传秘制私房菜没错吧。

苦瓜酿是夏天南方人常吃的菜。苦瓜清热解暑,微苦除腻,去籽后填入肉馅蒸至熟软,荤素和谐,温润柔滑,软糯可口,是一道很受欢迎的经典家常菜。
我和SS从小挑食,不爱吃直接蒸出来的苦瓜酿。妈妈一番苦心地把苦瓜酿的常见做法改造过了:先将苦瓜酿蒸至熟软,再小火煎至表面金黄。做到这一步,基本上把苦瓜的苦味降至最低,又增加了油煎带来的干香味道,SS已经很爱吃了。我跟SS不一样,无辣不欢。妈妈就另外做了辣椒蘸酱,搭配着香煎苦瓜酿吃,果然我也爱到极点。可以说,这道菜成了我和SS的心头最爱,也成了妈妈的拿手菜。只要我和SS在家,她都会做来给我们解馋。

离开家里那么多年,很少有机会吃到她做的香煎苦瓜酿,心里很是想念。终于有一天忍耐不住了,自己琢磨着要把这道菜做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妈妈的味道无时无处不在。保留住家的味道,真的很重要。
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我做的香煎苦瓜酿终于有了一些妈妈的味道——做到完全像似乎不太可能。聊慰相思之苦吧。慢慢地也摸索出一些心得。

首先是苦瓜要选好:皮薄了,馅才能大。现在市场上能买到的苦瓜,看上去又粗又长,但切开后你会发现:蕊细,皮厚。自然填塞不下多少肉馅。用这样的苦瓜做出的苦瓜酿,不管怎么煮怎么煎,都算不上好吃,更不是妈妈的味道。所以,尽量选那种大小适中的,表面花纹细腻的苦瓜。
其次,在肉馅里拌一些事先蒸至八九成熟的糯米。印象中带肉馅的不少家乡菜里,似乎都含有一些糯米的成分。这应该不是妈妈的独创。不明白这种习惯怎么得来的,只觉得味道很不错,既增加了肉馅的软糯口感,又缓和了肉馅的油腻。不去深究太多,记得一点就行:妈妈味道的苦瓜酿,肉馅里是搀了糯米的。其余的就简单了:选择前肩肉做肉馅,只加些常见的作料:盐、姜末、生抽,料酒,胡椒粉等等。如果感觉肉馅比较干的话,可以加少许蛋清或水拌匀至粘黏。咸味要重一些,因为苦瓜不含咸味,蒸的时候肉馅又会损失一些咸味。

蒸的时候要记住一定要蒸至软透。约50分钟左右(普通蒸锅,非高压)。肉馅才能软烂,苦瓜也软硬度刚刚好。没有蒸够的话,肉馅和苦瓜都硬,怎么煎也不管用的。蒸过了,苦瓜太软烂,不方便油煎。
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永远不知道妈妈的辛苦。肉馅剁到手软,烦琐的步骤一步步熬的都是心血,煎的时候热油乱溅险情频生……能支撑着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我们做这道菜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食物永远不简单。它可以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个故事,一段回忆,更是爱的传承。
也许在别人看来很不起眼。在专业厨师眼里不太科学,但它对我们的家人来说:很重要,不可缺少。
很高兴有一天自己也能做出妈妈味道的香煎苦瓜酿。为仅如此,还按自己的想法做了改造呢,就像妈妈当初按我们的口味改造了常见的苦瓜酿一样的。
把煎好的苦瓜酿(特意没有蒸得很软,只蒸了35分钟左右,肉馅也拌得比较淡)重新回锅,加少许水,酱油,倒入事先做好的辣椒蘸酱(里面有葱蒜豆豉等调料,较辣),小火焖至入味。就成了一道大菜啦。端上桌也是一道像样的待客菜,叫香辣苦瓜酿可好?很下饭,David很爱吃,一下就能消灭好几条。

吃着苦瓜酿的时候,想妈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