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 星期四
上午还是在家做了体能练习,还做了200次推杆和空挥的练习,下午继续去北湖练球,没想到北湖的打位都满了。
下午主要还是练习James老师讲到的上杆问题,昨天在练习的时候试了一下全挥,总是打不好球,所以没再敢练长杆,主要是通过短杆体会动作。今天先用短杆练习了一下后,还是想先练习长杆,结果没有想到,不管怎么去做,也打不出以前扎实的击球,基本上都是打薄,飞向右边。
通过视频看,James要求的上杆实际上比我以前上杆的角度要平。我就想到了科里奥利老师给我讲到过的单平面和双平面的问题,也就是左手为支点,还是右手为支点的问题。如果把右手作为支点,挥杆的平面就要比左手作为支点的挥杆平面更平一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单平面状态。如果把左手作为支点,挥杆的平面会更陡一些,这就是双平面的状态。
科里奥利老师给我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我一直想在实践中来体会他所教给我的,但总是有些套不上。因为我内侧上杆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所以让我无法去体会单平面和双平面的问题。
这段时间内侧上杆的问题已基本上解决,而且我的上杆也比较陡了,这样的话,其实在前一个阶段,我已经能够很好的体会到双平面击球的感觉,前一段时间长杆的练习,我都是用科老师告诉我的双平面的挥杆技巧。
James教练对我上杆的改变,表面上不大,其实我感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原来我上杆比较陡,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举杆,在双平面的挥杆过程里,上杆就是要有举杆的动作,这点应该是比较确认的。现在改成了单平面的挥杆,在上杆过程里面,身体感觉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这时候动力链发力的过程其实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按照科老师的说法,如果是双平面的话,那么手的感觉是左手作为支点,右手来推动,在发力的过程里,实际上一定有双臂打球的感觉,是右大臂的启动带动右小臂,然后再带动杆,在击球以后,杆是顺着球的方向送出的。
对于单平面的挥杆动作,更在意的是身体的旋转,挥杆的动力链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还是用双平面的发力方式,实际上不可能打好单平面的球,这也是我过去一直想体会的问题,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两种挥杆方式巨大的不同。
这两天在练球的过程中,击球的反差如此之大,只是这么小的一个上杆调整却引起这么大一个变化,这也是很正常的。
今天我和科老师也通了电话,向他做了进一步的咨询。以他对我的了解和看我的视频,也认为我采用双平面的挥杆方式会比单平面更好。如果我采用单平面的挥杆方式,那就意味着我前面大量的练习可能就是白费了,要重新建立新的挥杆系统,这个问题又开始让我陷入了新的纠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