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30 星期六(2) 让我失望的《恋爱的犀牛》
(2010-02-04 17:38:59)
标签:
文化杂谈话剧文艺评论 |
分类: 影评/话剧评论 |
晚上到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观看了话剧《恋爱的犀牛》,导演是孟京辉,编剧是廖一梅。对孟京辉早有所闻,但是这还是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廖一梅我倒是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本人比较孤陋寡闻。
我觉得这是部很不错的话剧。故事讲述的是个叫马路的青年爱上了他的邻居明明,而明明却爱着另外一个人,但是那个人却不爱她。马路非常爱明明以至于他用尽各种方式去尝试赢得明明的心,但始终没有打动明明。在这中间虽然也有其他女孩子爱上马路,但是马路的心从来没有改变。最后疯狂的马路绑架了明明。
这部话剧反映了人在恋爱时的特殊状态,将人在恋爱状态下的那种不管不顾,失去理智,主观臆断,钻牛角尖,完全呈现出来,让大家去感受。看完这部话剧,我觉得非常可贵的一点就是在这个剧里,内容本身并没有试图想告诉观众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或者应该怎么去做。
但是,当演出完毕谢幕时,男主角说的一句话却雷倒了我,我认为是画蛇添足,他说:希望我们能坚持去把握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不知道他想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他是想说马路这个角色是对的,还是错的,还是想说别的什么,总之,在我看来就是画蛇添足。
今天,我信手翻了一下话剧介绍的宣传单,看到上面有一段“编剧的话”,看完后让我感到非常震惊!这段话是这样写的:“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光是这句话,我就被彻底打倒。就是这句话,如果导演想通过这个剧来表达这样一个思想的话,那么这个剧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毒草”。请允许我用“毒草”这个词,换个说法可以说是个反动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再咀嚼一下这句话:“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首先,我们都应该有个共识,那就是“爱”是至高无上的。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存、繁衍、发展,这个方向也是人类要继续存在下去的必然方向。从这一点来说,“爱”是至高无上的,是人类繁衍、生存、发展下去的前提。爱是崇高的,是必需的,不是私自、个人的事情。
反过头来看,我原本认为这部话剧是对爱情状态的展示,让大家认识自己,在爱情状态下是什么样子,让人们可以反思或思考。但是,编剧以这句话做为基调的话,就彻底的对剧中的人物和爱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判决。
后面还有一段话:“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自己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楚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又让我感到迷茫。是说:当人在爱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种种的不同,正如剧中的马路,他去学英语,他去学开车,他有了很多提高,因为爱明明,他做了很多平时不愿去做的事情。按照编剧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爱了,人们为爱付出后,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同时将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然后就会有痛苦,但是没有这些痛的话,人又活着又为什么?这是我理解的编剧所要表达的逻辑关系。但是这个思路和那句:“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显然是矛盾的。我实在不能理解。
我看完作品时,认同的是这部话剧将人处在恋爱状况下的心理活动、所作所为搬到大家面前看,让大家去认知,去思考,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对”也没有出现“错”这样的词,他只是将这个客观的状态呈现给大家,并没有当一个审判官,在作品中不想去捧谁或贬谁,这就是我最赞赏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