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归原位”这是在公交车上听来的话题,我很赞同。
周日乘车到妈家,中途上来三人,两女一男。一男一女够上坐优待座位的年龄,在桔黄色的座椅上坐下。另一女则站在他们旁边,约摸30出头,模样利索,听到她与男的对话喊爸,知道他俩是父女。老年女人不像是一家的。
话由小女开的头:“昨天到XX家去,房间乱得不行,沙发上堆满了衣服,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东西又多又乱,简直像个垃圾箱。平时有事到她家去,我就不愿意进门,站在门口说完话就走。我就奇怪了,这么大的房子,又不是没时间,也不是没钱,就是不晓得好好拾掇一下。要是我啊,一天都呆不下去。”男的搭话:“他家什么破烂都存,什么都舍不得摔,房子再大经不住这样。”小女:“我家房子和她家一样大,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的整整齐齐,两年之内用不着的东西坚决摔,家里没有一样多余的东西。这点传了我爸的好习惯。对吧?爸。”男的笑着点点头。她接着说:“家里人用过什么东西,马上放回原位,这是家里规矩。在我家,哪样东西放在哪里,都是固定的,永远都在那个位置上,找把剪刀,找个针线,端个茶倒个水,闭着眼睛都能摸到。”“这真是好习惯,一家有一家不同的风气,家长的习惯直接影响到子女。”坐在座位上的大妈啧啧称赞。我心里也对小女子的家风暗暗赞赏。
一家有一家的家风,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一家里各人也有不同的习惯。我家老爸有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他是个井井有条的人,但是他不当家,所以物归原处在家不成气候。我妈粗线条,勤劳很勤劳,但东西喜欢乱摊,放物没有定位,转眼就满世界找东西。烧一顿饭,厨房里铺天盖地,插不进手。老爸这辈子就跟在老妈后面拾掇,最多也只有发发牢骚。老妈一会儿看远的大眼镜找不到了,一会儿看近的老花镜找不到了,我们都要一起帮她找,多费事费时啊。要是物归原处会少好多麻烦。
物归原处是生活中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养成后受益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