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快乐成长20241017
(2024-10-17 10:54:07)
标签:
父女情深健康快乐 |
分类: 有感而发 |
一早,天空中飘着小雨。深秋已入,天冷了。
小妮儿忘拿水杯了,我开车“风驰电掣”,在第一节课下课前,赶到学校。
叮铃铃,下课了,我伫立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们“鱼贯而出”,在走廊里蹦啊、跳啊、玩老鹰抓小鸡啊,爽朗的笑声,在空气中弥散开来。
“爸爸,爸爸”小妮儿看到我,迎着奔跑过来,眼神里全是欣喜,还有自豪。看、看,我爸给我送水壶了。
隔着学校的伸缩门,我和小妮儿“门里门外”无比开心的聊啊聊。好好听课、听老师话,多喝水、注意安全,还把两块“梨膏糖”偷偷的塞进她的口袋……几分钟的功夫,浓浓爱意竟在心间荡漾。
“再见,爸爸走了,你上课去吧!”
小妮儿跟我摆摆手,向教学楼走去,我看着她进去了。舒尔,她竟然折返回来,站在台阶上,“爸爸,爸爸,你先走吧!”而后,小妮儿招着小手,看着我离开,一直站在原地。
小妮儿长大了、懂事了,也更加的“有思想”了。
父女情深,意浓意切。
这“小棉袄”,让我心里,一直乐开了花。
然而,回头看看,作为爸爸,我和妻的表现都“不尽人意”。经常的喜怒无常、情绪多变,曾经的时好时坏、过分焦虑,有时的严苛暴躁、缺少陪伴,时不时的虚伪、忽视、不理解,有时还传播负能量、有时还“一个巴掌一个甜枣”等等,居然曾经让孩子悠悠的发出“生无可恋”的感叹。
我必须承认得一件事是,在家庭中,未成年的孩子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如若离开父母的“庇佑”,必定难以生存,精神上也更容易被父母影响。养成的思考模式,也很难改变。
这是事实,当需注意。
自小妮儿出生后,我祈盼孩子少走弯路,一生幸福顺遂。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是这样的“初衷”。正因有此初衷,万不可精神内耗。
记得,有教育专家曾说:成长的起点,是一次次失误和教训,给孩子犯错空间,孩子不会更糟,只会更好。
首要的是“严守边界”。不把小妮儿当孩儿,而是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有想法、有能力的个体。比如我和妻如果安心且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小妮儿自然也会安心当下,专注学习并专注体验每一件事儿,不断的发展自己。她可以自我负责、自我承担,我和妻万不可对她束手束脚。
重要的是“控制情绪”。成年的压力很多、很广也很大,且与日俱增,在内外因素的冲击之下,难免会“脱轨”。但必须要尽量控制,要当情绪的主人,而不能当情绪的奴隶。不能把任何焦虑、牢骚、不满或者负能量,传递给小妮儿。否则,定然后患无穷。
再言之,就是主动倾听、积极沟通,崇尚赞美、不吝夸奖,彼此尊重、平等相处,更要保持健康向上、快乐如影随形的家庭氛围,成为小妮儿快乐成长的精神动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深以为然,当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