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明文存》·屠正明著·中篇报告文学(五)·965篇

(2023-05-15 09:33:27)
           钱塘大潮
中 篇
        属  我  的 日  
【上接7】

生命维系的维系
      作   者:王建老师,这几天一直陪同我参观采访,听说他是“人质”?
     鲁冠球:哈哈……“人质”呀?他是花大钱买来的“厂长助理。时髦说法,叫“智囊”。

     王建,50来岁,干瘦干瘦,一撮长发,从左向右奋力梳去,遮住光秃的脑门,可谓“一桥飞架南北”。两只“瓶底儿”,悬在鼻梁上,罩住深塚的眼睛。我没有见过这样年龄的人,有谁比他脸上皱纹更多,深且密的褶子,象军用地图上等高线,从眉宇排到牟子。一说话便波及到面部每块肌肉。
     我没有见过这样年龄的人,有谁比他的精力更充沛。一辆自行车,铃铛“叮叮”响,随处能见到他的身影。我采访6、7天里,一直卷在喘急的漩涡中:接待客人,恰到好处地介绍厂情;“杭万”名气大,要材料也多,闹中取静,书写纸一页页写去;编辑厂报,参加厂务会,给厂长出谋划策……从早晨忙到夜里11?2点,同仁里依旧烁烁有神!
     他读过5年私塾,解放后又读5年书。当教师后,又念12年几种函数大学。我没有见过上过22年学的“学生”。算“大学生”吧。妻子大专生,与他同一所学校任教。3个儿女,个个成才。大儿子美国留学;二儿子在中国科技大学“尖子班”;只有女儿继承父母职业,正在金华市师范大学攻读。王建比鲁冠球年长10来岁,是他的老师。
       “王老师,到我们厂去吧?”厂里正需要人才的时候,鲁冠球找到他。
      “不行呀,教师不准改行,学校不会放。”
        鲁冠球找到学校领导:“我给你们办个工厂,属‘杭万’一个分厂。”
      “好哇!”学校领导喜出望外:“捧你的粗腿,干一年就富!”
      “但有个条件。”
      “请讲,除非天上星星,海里珍珠。”
      “要不得那么难,我只要王建老师。”
        学校领导摇头了。但办个工厂,大有吸引力。最后协商,王建人权在学校,厂里借去用。
       鲁冠球以为学校办个工厂的代价,“买”回一个“智囊”,一个博学多才的“智囊”。      

      经济学有个专有名词,叫“产品寿命周期”。指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从出现到消失,经历出产、成熟、发展、衰落——这样的周期。商品的短命与长寿,关键在质量。质量,维系着产品的生命。
     然而,生命所维系的“维系”又是什么呢?
     鲁冠球曾经内心自信过:靠手中“自主权”,靠出名“钱潮”牌子,不愁过不下去。他从一个农民转化一个企业家,有时是靠感性行事的,直观代替理念。但是,时代推动着他,一点一滴地重塑着他的感性和理念。
      1984年春,国务委员张劲夫到厂视察,问鲁冠球有什么困难?
    “我越来越感到,我厂缺少知识和人才,给我们几个大学生吧!”
    “教育发展不快,国家在这方面有困难。”国务委员很坦率。
    “那,我可以向国家付培养费,5000元、一万元一个大学生,都可以!”
    “花钱‘买’大学生?好主意!”国务委员张劲夫当即赞赏。
     不久,接到鲁冠球正式报告的浙江省委副书记陈发文,写信告诉他,有8名大学生分配到乡镇企业,可以给“杭万”4名。
      鲁冠球欣喜若狂。他立即向有关部门付了2万4千元培养费。
     为了迎接4名大学生,鲁冠球找来行政科长,令他从十分紧张的集体宿舍,挤出两间来,让大学生们两人住一间,有个幽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房内给每人配备一张写字台,一盏台灯。椅子每人两把,客来客往,可以招待。每人一辆自行车,一定要‘凤凰’或‘永久’”鲁冠球亲自安排。
      四名大学生很快报到上班了,挑起了技术重担。他们的工资每人浮升一级;按工作成绩,奖金每月少则6、70元,多则100元以上。在当时,算高薪。鲁冠球用“高薪”利用“智力”哦!
      理念的升级是渐进的。后来鲁冠球又感到,依靠一厂一镇的人才毕竟是有限的,社会才是无限的“人才宝库”。孟尝君大集贤才三千士,幕僚盈门。鲁冠球要做现代的“孟尝君”。他租了一辆桥车,时常出人杭州城,把一些大学、大厂的专家、教授,请到厂里出谋划策。这几年,他为厂里建立了一个人员来自各地的“智囊团”。有汽车、机械方面的专家,工业管理的教授,市场信息方面的专门人才,连新闻记者也没放过。依靠他们传递全方位信息,他的年度平衡和发展规划,由一个工业管理教授协助编制的;他全部试验台的图纸,由一个机械教授协助编制的;有两位汽车专家同时为万向节轴承生产提供新的技术参考……他象一个“智能吸收器",储量大得惊人:“我要把厂内厂外、国内国外,可以利用的的新型科学技术统统收拢起来,逐步把科研、生产、经营,追成新型企业。”

     我看到,在鲁冠球的办公桌的卷宗夹里,放着全国各地要求调来工作的30多位科技人员的材料。其中有两位助理工程师已经报到了。有位搞热处理的助理工程师,从商调到报到不到半个月。这位在筹建热处理车间时,发现鲁冠球批准原设计方案有一处不恰当,就提出自己的意见。鲁冠球问明情况,当即表态:“听你的,改!”
      有些工人在安装设备时,不按修改后图纸施工,不以为然地说:乡镇企业“就是土法上马”。
鲁冠球闻听,大发脾气:“看谁敢脑瓜不开窍!土法,洋法,合乎科学才是正法!乡镇企业不靠科学,一天都活不下去!”
      凡事认认准了的,鲁冠球就是有点“蛮”,脾气随之而大,思维的复杂和性格的多重性,时时流露出来。
   
      是的,当时签订合同书时,公证处代理人问他:“要是亏了,你用什么赔?”
      鲁冠球说:“我两手空空,家无储蓄,我愿以自留地里两万元龙柏苗木作抵押。”当场在公证处记录簿上签了字,又拍成照片作见证。回到家里,老母亲哀叹,妻子埋怨,孩子都吓哭了。一家6口跟着他,多少年了,还住在打铁炉傍一间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
      46万,拿与不拿?他一时犹豫。“智多星”王建,也拿不准定盘星了。
    “我反复想了,我不能吃着碗里,扒着锅里,我把钱全部献出来!”
     那坚毅的神情,决意不移。
     王建脸上的皱缀运动着,波及脸上每一块肌肉。他不愧鲁冠球的老师:“既然不拿,我就用这些钱作‘冠球基金’,凡宁围人,不论在乡在外,唯才是举,有贡献的就奖,每年春节颁奖,群贤毕至,张灯结彩,全乡庆祝,冠球扬名!”
     一席话说得鲁冠球喜气洋洋。但是他说:“万不能叫‘冠球基金’。我又不是若贝尔、茅盾那样的名人,乡中心小学要盖教学楼,给11万,培养后代;称下的留厂,作人才培养资金。”说到这里,鲁冠球陷入沉思,双眼潮韵了:“我们多数农民文化低,绝乏文化知识,主要是以前一穷二白,读不起书……”
      于是,乡中心小学教学楼,平地而起;
      于是,“杭万”从落榜的应届毕高中业生中,挑选44名到各大学培养;
      于是,有人说他“憨”了:“你真不会算账,花36万元送年轻人去读书,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见效呢。如果用这笔钱去招十几个工程师,那不是立竿见影吗?”
      鲁冠球说:“引进人才是好,但引来引去只是人才的流动,并不是人才的增加。我们花钱培养人才,是为社会为企业增加人才。”
    “如果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回厂呢?”
     鲁冠球更无担忧。“总走不出中国吧?万一不回来,就算对国家,对兄弟企业做点贡献吧。”
     中午,鲁冠球请我共进午餐。
     在他的自己酒楼就餐。龙虾,甲鱼,烤鸭,白斩鸡……好不丰盛。
    “鲁厂长,你那笔钱要是一家伙存进银行,像这样席面,一日三餐,也够吃几辈吧?”
   “拿酒来。”鲁冠球没有回答我,向服务员招招手,给每人斟了酒。问道:“你们湖北有个刘备吧?”
   “刘备可没有什么。”我说:“他坐荆州,王成都,最大本事是‘哭鼻子’。”
   “哭鼻子也有名堂啊。要不,他能哭出‘三分天下’来?”
   “那全靠诸葛亮运筹帷幄,关、张、赵云‘五虎上将’洳血沙场。”
   “这就是刘备的本事: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他不靠一个人长出三头六臂去包打天下,而是广集贤才,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他押了一口酒,“古今同理。我长想,企业所维系的最根本的人才,企业管理,产品质量,技术开发,经济效益,都是一句空话。所以,我把人才叫着维系的维系……”
     说着,他又举起了酒杯。
     我恍然大悟。这是鲁冠球的“把酒论英雄”呢。在他的藐下,已汇聚多少英雄呢?“智多星”王建;“交响乐”(生产调度)潘成峒;计划“参谋”赵伟;“攻坚闯将”沈仁泉;“买卖好手”金冠木……不,按照鲁冠球的算盘,“杭万”要成为一个“大学生院”。到1990年,全厂至少有100名大学毕业生,使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才,到达职工总数20%。
      我欣然和他碰怀。祝福“杭万”生产和人才双冀齐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