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15日

(2011-10-04 20:24:21)
标签:

杂谈

朗读之于语文教学当然是重要的。有效的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培养语感。多年前,我为贾志敏老师总结阅读教学经验时曾归纳出三点:以读代讲、以读导写、以读促思。其实这三点也是所有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
朗读很重要,不过它只是实现目的手段,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如果一个班级一点儿不会朗读,那必须花力气花时间训练,甚至不惜用上大半节课,力求做到有效。反之,则无必要。特别是要求不明确的朗读训练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
我对“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一直有不同意见。读书读出感情,对小学生而言几乎是不现实的。即便在教师各种手段的渲染下,好像读出了感情,但也不会长久。朗读,读通读流利即可。如能根据词义读出轻重缓急,声调起伏,可算是很好了。

9月29日
听了两位老师的试教,很不满意。评课时,我又重申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
1、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单元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二、三个教学点。
2、 为每个教学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一套教学环节,即语言实践活动。
3、 依据课堂生成情况将几个教学点串连起来。
两篇课文同属一个单元,一篇是《赤壁之战》,一篇是《武松打虎》。该单元主要训练的是复述。但两堂课上对此都没有重视。
抛开复述的问题不谈,就现有设计来看,也是有问题的。比如在《赤壁之战》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代替黄盖写诈降书的环节。实施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泛泛地讨论了一下。假设这个设计有必要,这样操作也是无效的。因为毫无环节设计。
肖琼评课时说,武松打虎过程的复述,不能只关注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还应该关注课后习题——武松是怎样的人。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复述练习才能体现出四年级学习要求。如何看出武松是怎样的人?这些动作为什么发生在武松身上?肖琼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的“轻轻”一词。执教者听了,恍然大悟。文章要教得好,还是要看教者是否读得透文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十二
后一篇:八十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