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
(2011-10-04 23:37:04)
标签:
杂谈 |
两天里看完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书中文章主要源于韩老师的博客。读起来很轻松,如同话家常。韩老师很有个性,在书中,对学校里令人不满的状况批评起来直言不讳。
韩老师看到教材中的不足,看到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问题,在教学中缩减课本教学时间,扩大学生阅读量。特别是用多种形式(比如韵文识字法、读儿歌识字法)让一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多识字,以及大胆地改革考试形式,非常值得借鉴。
读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韩老师如何一堂课上完一个单元的,如何上课外阅读指导。但书中相关内容太少了。
从课文教学的案例来看,韩老师通常是让学生读文章,再问一两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积累语言。语文课的任务是教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要掌握表达能力,先得以课文为例,进行学习。有些课文确实没有必要上几教时,比如我给某某爷爷献花之类的。对这样的文章,我根本不会上。但是有些课文很不错,是否也要这样处理呢。而且,从韩老师的提问来看,几乎都是从课文内容出发的。学生只要好好读就能明白,当然不需要老师教,但学生不知道的文章表达形式呢?我估计韩老师是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可是如果能教一下,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想,有些课文教得好些,应该会直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可能韩老师不是这样做的,只是我看到的课例很少,也未可知。
至于海量的课外阅读,我最想知道的是,读了哪些书,不同年级有哪些书目,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做法,读了之后具体成效如何。这些,书中没有很明确的答案。
在书里,我见到的主要书目是《拼音报》、《好妈妈儿歌400首》、《三字新童谣》、《增广贤文》、《“三百千”》、《国学启蒙》、《论语》、《道德经》等。还应该有别的,书里写到班级书架上有很多中外童书。但书中对这些书反复提及,说明韩老师将其当作重点内容来教学的。说实话,这些文本不理想。我看到韩老师还使用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什么不用上海版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呢?那才是经典啊。让六年级的学生讨论《道德经》懂得道理,不是好做法。学生能记住一些名言,生活中能用上一些哲理,这也不能完全代表语文能力的提升。我很想看看学生的作业、作文、乃至考卷,可惜书中没有。
以韩老师的勤奋,如果选一些更好的文本让学生阅读背诵借鉴,海量阅读改革的成效或许会更好。阅读不仅是为了学好语文,还要学做公民。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与阅读指导尤为重要。
在书中,我了解到韩老师是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的。对此我也有不同意见。过去写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2011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