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大校长写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校园 |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
在中国科学院网站对报告会的直播摘要中记者看到,周校长发言中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歌词,与最后现场演唱版的歌词略有不同,虽有“父母生下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但没出现“给力”和“不能不火”等网络用词。据称,他将歌词送给一个行家进行修改,让内容“比较符合歌词,也更加押韵一点”。
而网友热传的演唱视频,是出自北京大学中乐学社为“国际化学年”举办的一场名为“乐以化学”的专庆音乐会,除了校长作词的“神曲”,音乐会还演奏了《乐以化学节日庆典序曲》等多个曲目。
顶雷派 鱼香肉丝菜谱也能唱
多数网友听后深感“天雷滚滚”,认为歌词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让人难以相信出自北大校长之手,恐“该校长的语文一定是化学老师教的”。借用歌词中的“化学不得不火”,网友感叹,校长的一首“打油词”,居然能谱曲还在音乐会上演唱,“此歌不得不火”。
网友“徐德亮”指出,不是大白话就能当歌词的,歌就是诗,“我今天早上起床然后吃早点然后上厕所”这句话没错,但不能是歌词。网友“新闻工匠”认为,周校长若是自娱自乐写点文字歌颂化学也本无可厚非,若专为乐团演奏而作,那就太缺乏自知之明了。
即便是为了科普,也有评论称,歌词未能揭示化学之美,词中的“化学”一旦去掉,大家就不知道是讲什么了,说明歌词描述指向不准确。正如网友dorothyzhen所言,如果这样的词都能谱曲开唱,那鱼香肉丝菜谱也能唱。
当风格凌乱的各种句子出现于这一首歌里,网友ann1205将其定义为“重口味文青网络口水童谣版红歌”。
顶萌派 学术轻松化有益科普
在一片“雷”声里,也有网友觉得,歌词很“萌”啊!不是学术就一定要严肃正经,只要能传播开,都是科普的有益尝试。
网友“大树CB4C6”就觉得歌词“挺可爱的”,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写出来唱出来,并且宣扬给别人,告诉别人它就在大家身边不是很萌的吗!网友“牟钛”表示,从歌词看出周校长希望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诠释科学的良苦用心。
网友“清欢”在笑过之后谈到,李敖有不伦不类的举例对比,引喻失据,林语堂在散文中谈到物理出错成了笑谈。想一想,未必事事都那么可笑。或许,还有那么点可爱。老年人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努力用旧的思想体系和知识结构去表达对于新事物的喜爱,这并不是错。他认为,人们通过讥笑权威获得一种普遍的智商上的优越感。
有网友认为,其实歌词也不是太雷,主要是配以民乐的形式不太合拍,“用摇滚的或者hip-hop,现代风格的曲子搭配一群疯狂的年轻人唱”,估计接受度应该会更好些。
恶搞派 “其凤体”要流行了
《忐忑》之后,网上一直没有接班之作,直到周校长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出现,终于得到了网友的认同并被誉为新一代“神曲”。“神曲”走红,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歌词的各种恶搞,“新闻你是,新闻是我”、“代码是你,代码是我”等等“其凤体”新歌词,正流行。
首先被改变的,是化学的近邻专业,“物理是你”,“生物是我”。网友“鸥鹭惊起”的力学版写道:父母合作生孩子,要靠力学;即使太阳和地球,也要靠力学维系;消化食物时肠子蠕动,也靠的是力学。
在网友“Jenny娟娟”看来,整这些学术多没劲,不如改成“美女是什么?美女就是你;帅锅是什么?帅锅就是我。人类究竟为什么?人类为了你”,可能比夸自己专业要强点。
笔者之谈:就如很多网友所说这首歌可能是继《忐忑》之后又一神曲,它歌词口语化,而且里面不乏有很多网络红词。当然对于这首歌,也看得出网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力挺有的恶搞有的讽刺,这些态度都是在于个人如何看待这首歌。
就笔者而言,如果这首歌的创作者没有贴上北大校长的标签,那么就不会引来争议的一面,估计很多朋友会将这首歌如搞笑歌曲听之,而不会将这首歌上升到学术抑或是教育的层面。对于这首歌,笔者是持赞同意见的,一方面歌词口语化以及加上不少网络热词,可以更加的贴近生活,让他人更好的接受,在幽默搞笑的歌曲下听到这首歌所要表达的含义;另一方通俗易懂的歌词以及这种雷人似地谱曲,可以让听者很容易听懂也很容易接受,专业学术就应该用如此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不是每个人都是懂得那么多专业术语,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听得懂那些长篇大论。这种口语化歌词的方式极大的让学术轻松化也有利于科普。
持反对意见的朋友估计就两个方面的不理解,一方面就是上述所阐述过的专业学术的东西应该正式化而并非这种雷人化;另一方面就是创作者是北大校长,一个校长为何作曲的歌词都不如小学生有水平呢?基于这两个原因,很多网友持反对的态度来看待这首歌。第一个争议点笔者已在上面阐述了其原因。就第二个争议点而言,无非就是因为这首歌是北大校长所创造,若是换成个普通网友,那么这首歌就是风靡网络的神曲一首,其实不然,对于教育者,在笔者看来有四个层次,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深出、浅入浅出。可见最高境界应该是深入浅出,就是很深的学术或是学问可以较通俗易懂的让很多人明白,就拿这个“国际化学年”而言,作为化学老本行的北大校长要是想写些专业术语的化学一类歌词,也并非难事,不是其没有水平,而是本大校长考虑到很多人的接受能力,试问那些化学专业术语你听得懂吗?
笔者觉得,作为教育者就应该让学术通俗化,保持神圣只是那些不懂得教育抑或是追根问底的老学究所尊崇的,北大校长的这首《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在口语化的前提下还加上不少网络热词,对于化学的科普有着有利的一面,也并非侮辱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