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五言乐府《短歌行》

标签:
白居易五言乐府短歌行历史文化 |
分类: 诗词 |
短歌行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闻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茹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
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
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余中不足。
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
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注释
1.短歌行:乐府古辞,属平调曲,主旨多言人生短促,当及时行乐。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乐录》曰:‘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平调有七曲:一曰《长歌行》,二曰《短歌行》,三曰《猛虎行》,四曰《君子行》,五曰《燕歌行》,六曰《从军行》,七曰《鞠歌行》。’”一作“短歌曲”。
2.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3.身:一作“奉”,供给,引申为满足。嗜欲:嗜好与欲望。多指贪图身体感官方面享受的欲望。
4.盛衰:兴盛与衰败。
5.得失:得与失。犹成败。
6.闻君:一作“问君”。
7.干禄:求取官位和俸禄。语出《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8.负笈(jí):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晋书·王裒传》:“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笈,书箱。尘:尘世。
9.“抱书”句:居住条件简陋,不蔽风雪,意指从师学习,非常艰苦。《文选·为萧扬州荐士表》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宿,一作“读”。
10.布衾(qn):粗布被子。不周体:不能遮盖全身。
11.藜茹(lí rú):野菜,指粗恶的食物。一作“藜茄”。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茹,蔬菜的总名。
12.三十:一作“四十”。宦途:做官的道路。
13.被(p)朝服:穿上朝士之服,指在朝廷做官。被,同“披”。
14.奴:奴仆。已:一作“新”。挟纩(ji
kuàng):披着绵衣。也比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纩,丝绵。
15.欢游:这里有尽情享乐之意。
16.为:被。检束:约束,检点。谓顾虑名誉而谨言慎行。
17.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亦泛指音乐。
18.彼:指荣华富贵。此:指青春健康。
19.“外余”句:指身外的物质财富有余,而自己享受的能力不足。外,外在物质生活条件。中,内在健康。
20.寒燠(yù):寒冷与炎热。
21.青云:喻指青春健康。
22.白日:指岁月时光。终天:一作“经天”。
23.听:一作“空”。
白话译文
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利禄,大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
兴盛和衰败不可能由自己决定,成败往往依次出现。
听说您少年时刻苦学习,想要求取官位和俸禄。
背着书箱在尘世中远行游学,以至雪前抱书痴读。
粗布被子不能遮盖全身,粗劣的饭食才刚够充饥。
三十岁时才开始登上仕途,到了五十岁才披上朝服。
仆人已披上棉衣取暖,马匹才刚吃上粟米以养肥。
不敢议论寻欢游乐,还要受到名位的约束而谨言慎行。
待到耳目聋暗后,才在堂上调丝竹之音。
挨到牙齿缺落时,盘中才堆满酒肉。
荣华富贵来了青春健康却已去,财富有余而享受能力不足。
少壮的美好与荣华的显耀,两者相避犹如寒热到不了一起。
青春健康已远去,岁月时光迅速而过。
这是自古以来无可奈何的事,还是请您多听听这一曲短歌吧。
创作背景
赏析
前一篇:薛涛诗《秋泉》
后一篇:孟浩然五言诗《田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