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标签:
杂谈文化 |
分类: 随笔 |
读书记
在网上查关于这本书的资料,得知这位董姓作者,是宋金时期金朝金章宗完颜璟时山西泽州县人,作者的名、字已失传了,“解元”是当时对读书人的一种统称。关于以弦乐器与筝伴奏演唱的《董解元西厢记》(又名《西厢记诸宫调》)在网上能搜到的资料中有两条信息帮我解了阅读时的“困惑”。信息抄录如下:
【元】 陶宗仪:“金章宗时董解元所编西厢记,世代未远,尚罕有人能解之者。”
【明】 沈德符撰“金章宗时董解元西厢尚是院本模范,在元末已无人能按谱唱演者,况后世乎!”
好一句“况后世乎!”。原来书中所说的【仙侣调】【高平调】已经和作者的名、字,生平一样了无踪迹。在第一次阅读此书时还自以为知晓某类戏曲;懂得唱戏的一些人士也许知道【】是怎样个发声说唱出来的呢,觉得自己没有戏曲素养,不能明了文字背后的曲调是看这本书的一种缺失和遗憾。没想到这遗憾竟然是文化传承的遗憾,是数百年来很多人心中一道无法补救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