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
爸妈没有多少文化,在他们的那个年代也就限于能写封简单的书信,翻看下报纸。我们姊妹在未成年时,陆续离开父母去读书,很早就开始独自生活;所以我们成年后,爸妈对我们姊妹关心的表达总有些小心翼翼,甚至有时让我们觉得别扭;比如:过年回家,你吃了某个菜说好吃,之后这道菜天天都会出现在餐桌上。
他们对我们的爱就是这样,而我们就此事没有想过要去和爸妈沟通。直到我与夏肖分手后,爸妈安排我相亲,催我结婚;我才意识到作为儿女要和我的爸妈坐下来聊聊我们的爱。
那是在与夏肖分手一年后,父亲常打电话过来让我回家相亲,头两次我都以本人心态还需要调整直接拒绝了。后来姐姐回家探亲,我回去团聚,饭桌上父亲说起让我相亲的事,我又一口回绝,惹得老人当场发了脾气,我才在妈妈的陪同下与一位女子见了面。见面之后我就回成都继续上班,和相亲对方完全没有联系。爸妈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我说过几天回家慢慢给他们讲。这个慢慢给他们讲,怎么开头如何继续,的确斟酌了很久。
十来天后,刚进家门还没招呼,父亲就问你没喊小文一起过来?回答说没有,我便借口饿了打开冰箱找吃食。没成想爸妈也跟了过来说你去找小文,请她一起吃饭嘛。关好冰箱,我很认真地对爸爸妈妈说我把情况给你们说一下吧。
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问爸妈:你们看我现在开心吗?整个过程中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刻意放慢了语速,语气也就平缓下来。单身后的一年多,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比之前多了,但每次和父母的交流并不多,可他们会默默看你的表情是否开心,你的身体有没有长胖。我让他们回忆他们观察下的我,在单身之前之后的所有变化。问他们我结婚了,对于他们而言要得到什么?在这一系列有备而来的表述后,父亲的语气也慢慢缓和。他们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个家,有个幸福安稳的家,有个快乐的自己。怕自己的儿女老了孤单,生病没有人照顾,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焦虑,是他们思维认知下的担忧。
当然,那天并没有完全说服父母;不过他们再没有急切地来问我有没有对象,拉着去相亲了;只是偶尔会从姐姐妹妹那里打探下我的这些事。
现在,距离那次沟通也有数年,我还是单身;父母慢慢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们看着我开始学做手工,回家都会带本书看,性情也比以前平和,一个人在家做饭也吃的很好;自己照顾自己都在往好的方向走。本来就比较开明的爸妈也对我说只要你活的健康,过的开心,怎么过都可以。父母都是想自己的孩子开心吧,他们催逼你结婚生子的心情背后还是一个字——爱。所以为啥要活在不幸的婚姻中,在之前可以避免的事情当然不能因为年龄大了,该结婚了而走进婚姻。做好自己,让自己每天都能微笑,开心活着就是对父母养育的报答;不管是否能遇到那份爱都能认真地活,认真地笑才对啊。
(谨以此文,感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