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1,汇丰银行传百年:1865年香港上海银行在香港注册成立,创立时股本2万股每股250元,1866年1拆2变4万股公开交易,每股125元,1888年改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简称汇丰银行。1866年11月15日《中国邮报》报道:香港上海银行股票:旧股3%折让,新股1.5%折让。(意思是在香港上海银行发行价每股125元上进行折让,1865年上半年公司派息5元)。到了1873年,香港上海银行股票的股价平均以125元溢价60%左右交易。(注:我查了下史料此“元”为当时货币“银元”,应该是指西班牙银元或墨西哥银元,2者银含量基本相同、等值。)
汇丰银行1866年股本4万股市值折合白银20.76万克(1枚墨西哥银元银含量371.57英厘(grain)相当于24.08克);汇丰银行2013年市值16000亿港元折合2063.19亿美元折合白银1858.73亿克(现白银价格1.11美元/克),147年后的市值是创建时市值的89.53万倍,年复合收益率9.77%(黄老师计算出来是9%),毛估估计算扣除历年集资后的年股息收益率3%(汇丰银行有高派息的传统,一般保持50%以上,近年股息收益率为5%),毛估估计算投资汇丰银行1866年至今含现金红利的年复合收益率为12.77%。(12%)
银行是百业之母,如果银行老老实实做好吸收存款向企业放贷这一最原始的主业,并且严控风险,银行的生命周期会比大多数行业要长的多。汇丰银行成立不久就成为香港发钞行,与其同期成立的银行,存活至今也不多,在资本市场,活着太重要了。
2,
147年前如果对股票充满恐惧捏着1根银条不敢投资,留给后代到2013年1根银条还是1根银条,购买力基本没有增加;而投资1根银条在汇丰银行上,现在会拥有89.53万根同样重量的银条。(还没记派息)
除了少数文物以外,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没有长期投资价值(以能否战胜通胀为标准)。
你认为投资汇丰银行赚的多嘛?其实汇丰银行名义年复合收益率为12.77%(黄老师计算出来是12%)只是比全球股票市场平均长期收益水平10%(黄老师得出的数据是8.3%到9.5%)稍好而已。 而过去百年社会财富的平均增长速度是6.5%左右(算进通货膨胀),不考虑通货膨胀,这个速度则是4%(所以你可以查看全球GDP的实际增速是4%),由于百年来人口增长好几倍,所以人均算增速要降低1.5个百分点,即名义5%,而由于有钱人赚钱快和持有财富占社会比例大,按人口的中位数考虑(例如3亿人口第1.5亿区间人口的财富百年增长速度),这个数是4%). 而4%正好是感官数(感到身边的一般人都这个增速)。
名义收益率虽然高,但最终需要看实际的收益率。因为名义高是因为货币超发,而兑换美元
或者黄金的汇率会同等降低,所以最终实际收益率是真实收益率。
美国从占全球5%的财富值到如今的占全球的30%左右,统计他的年
均增速并减去1百分点左右, 就是全球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
美国1929至2010 年均6.3%
而其他国家比美国150年以来低1%左右,美国和非美国总计 平均6.5%
汇丰复利收益,12%年均
投资各国股票市场指数
由于贫富差距巨大,10%的有钱人占有80%社会财富,所以中位数的财富
增长速度并没有平均社会的增长速度这么快,所以按4%来考虑(算上通货膨胀)
其他参考资料:
中国由于落后发达国家太多,所以最近30年(1980年至2013年)财富增长速度略快,实际9%
,名义总额15.9%,名义14.4%人均。(房地产价格随人均购买力变强和炒作热情而涨(年均14%),社会后半期人均购买力则会原地踏步,社会财富靠有钱人增加(20年来香港人均收入增加50%和李嘉诚等香港前10富豪收入则增加近10倍至几十倍),而房地产价格陷入滞涨或破泡沫)
课后思考:
150年以来
150年以来
黄老师曾说过财富就是一幢打实地基的楼,而汇丰银行正是最可怕的一幢,偶然想到为什么香港人比大陆人有钱,香港人人都有买汇丰控股(00005)的习惯,包括社会强积金(公积金)和学校公积金都重仓,或许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吧。突然想到额外的事件,在140年前突然出现了因为百姓莫名其妙的恐慌,以讹传讹,汇丰银行从平均2.5PB 缓慢的跌了7年,跌到了0.7PB,然后我去买入,持有到今天的收益率还会是12%年均吗,是多少呢?那收益就不是2000万倍这么点了(有时有钱不捡也是一种奇观,算了不要意淫了,近2000万倍也不少了)
懂投资其实是件很牛逼的事。小聪明并不能和大智慧相提并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钱见识广越有钱,没钱忙于生计更不考虑长远。其实哪怕祖辈当初只投资了10块钱,也会和此时截然不同,不吸取点经验?
参考《香港股史》,及博主 Value Research
其他颜色字体 及 图片 为黄老师 写作。
----选自永嘉投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