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身与教育

(2013-03-03 13:29:27)
标签:

育儿

分类: 学习宗旨

    修身与教育

修身是内因,教育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的效果,修身决定教育的效果。

人才是强国关键,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其实就是教人如何成才。

国学中对成才的顺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我还需要沉淀,治国话题实在太大,平天下我则没有资格谈。  

我在这里探讨一下如何修身。

修身应该是一生的事情,但是幼少年时期的修身是最关键的,而这正是学校教育的时期。

修身的目标以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当为适当,我只探讨如何达到上述修身目标的方法论,我认为顺序应该是:健康、快乐、才能、实践。

 

一、健康:

(一)科学饮食: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牛肉海鱼提供优质蛋白、

面食米饭提供碳水化合物,贵在坚持合理搭配;

(二)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三餐不缺、少食多餐、餐后百步都属于此类,如果加上乾隆养生八法就更好了;

(三)坚持锻炼:跑步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锻炼方法,却是一种有效的全身运动。

    跑步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天:需要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2、第一周:需要克服赖床的习惯;

3、第一月:需要克服疲劳周期;

4、第一年:需要克服一个寒冬和一个酷暑;

5、前三年:需要克服一种麻痹思想,即“我的身体已经锻炼的不错了;

6、三年之后:跑步已经成为你生活固定的一部分,就象晚上上床睡觉和早晨醒来起床一样,并且已经具有成瘾性,你可以一个月不“食肉”,但不可以一日不跑步。

    我对喜爱体育坚持锻炼的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因为知道坚持不容易。我把舞蹈当作一种可以修炼形体和气质的特殊运动。

 

二、  快乐:

(一)   自信:

从修身的角度讲,没有完全自信的人生,也没有完全不自信的人生,人的一生一定是不断在自信与不自信之间摇摆,把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自信面对人生的很多起伏。

让孩子自信的最好的方法是爱他(她),爱一个孩子是从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角度去开导,而为了所谓的成就去体罚、打骂会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

(二)   幽默:

     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西方人对幽默的推崇是有其合理性的,东西方幽默的共同点之一就是自我解嘲,这需要自信,幽默说到底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体现。

(三)   阳光:

    这既是心理又是生理上的快乐基础,阳光可以让人心情愉快,而从生理上讲晒太阳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天然褪黑素,这可以在改善睡眠的同时增加大脑的愉悦。增加脑供血也有类似调节大脑功效,因此热水泡脚、枕头垫腰可以象运动一样有效改善睡眠。从某种意义上讲,情绪睡眠这些属于精神领域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物理化以及用物理方法改善。

(四)   音乐: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东西,通过节奏与音节对大脑的周期性刺激,可以让人迅速达到一种兴奋的状态,听音乐同时运动,可以提高运动速度与质量。

(五)   品茶:

    茶道本身就是一件很高雅的行为,古人把品茶作为成就自身修养的一部分,而从生理上讲,茶碱是一种可以令大脑兴奋的物质,同时可让身体呈健康的弱碱性。哦,那个,我也喝咖啡。

 

三、 才能:

(一)   读书:破万卷书;先各类书都泛泛地读,然后顺着兴趣深入阅读。

(二)   旅游:行千里路;旅游前要对当地自然地质和人文文化做功课,旅游效果可事半功倍;

(三)   训练:在上面读书旅游的基础上要训练以下能力。

1、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2、归纳就是统计分析能力;

3、推演就是举一反三能力;

 

四、 实践:

(一) 外省:理解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要多读能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的报纸,如《参考消息》。

(二) 内省:了解自己喜欢适合做哪行;要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倾听内心。

(三) 创业:锻炼风险与目标控制和恒心;先发现风险所在再制定目标之后坚持。

 

    美国的几次产业革命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爱迪生成就了电力时代、福特成就了工业化时代、盖茨成就了软件时代、扎克伯格成就了互联时代、乔布斯成就了互联手机时代。

    我们就用美国的人才标准来验算我上面提到的修身方法。

    爱迪生的成功公式很有代表性:成功等于1%的灵感加上99%的努力,但有时1%的灵感比99%的努力还要重要。

    健康是灵感的基础,快乐是灵感的激发。

    才能是努力的基础,实践是努力的过程。

 

     福特的工业化生产有军事化管理的影子,坚持锻炼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都可视为准军事化训练。

     盖茨、扎克伯格、乔布斯都曾经中途缀学,因为课本上的东西相当一部分都是很多年前的老东西,最近媒体的很多反思都反映了一点:我们无法确定我们通过教材提供给孩子们的东西肯定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我们不是鼓励(但也不完全反对)学生辍学创业,学校应该单独给学生每天读报看新闻的时间以了解最新信息,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没有太多倾向性的各领域客观数据由他们自己分析判断,至少给孩子们一个自我校正的机会。

     我的修身方法以国学入、以西学出,算作独立思考后对国内教育的一点补充。

 

 

     我对国内国外文化有着长期深厚的兴趣,但是我认为对于东西方文化这一点诠释最深刻的,其实是物理学界杨振宁先生的归纳-推演论。

     至于教育我们应该汲取的经验是,一方面要深入而平衡的学习东西方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同时学习文理科知识。无论东方西方文科理科,到了一定深度你一定感觉殊途同归,这其实恰好符合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哲学。

     最后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处于艰难生存夹缝中的海外华人强烈持久的忧患意识所激发造就的成就,而这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精髓之一。

 

    写些这些东西后,我看到梁启超对知者不惑的解读中对他那个时代的教育有这样一段话:现在的学校大都注重在智识方面,却忽略了智识之外之事,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努力于智识的增加,反而将更为重要的“修养人格,锻炼身体”忽略了。

    梁启超对仁者不忧的论述集中在“保持积极进取,要吃得苦“,总结起来是韧性。梁启超对”勇者不惧“的解读有两点:1、心地光明(心地坦荡)2、要能抵挡社会上各种诱惑。总结起来,与我的健康方法论应该有一定交集。

    对于这段话如何理解?中国人智商不算不高,我重新诠释梁先生的这段话:智识重要,             、能够健康使用智识、能够持恒更新智识、智识用于正确地方、知道如何运用智识、敢于使用智识、         这七者同样重要。

    我认为“智商”其实是个中性词,正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孔子总结修身用了12个字,所以是圣人;

    曾国籓用几十个字总结修身方法,所以是近圣;

    梁启超用了不太长的一段话解读孔圣人的话,所以是巨子。

    我罗哩罗嗦说一堆如何去具体实现以上目标的方法论,平民百姓最适合读我写的东西......    

    总结起来,修身与自学是激活了内因,对外因教育才能更好的鉴别提炼吸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