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训练守门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2017-10-29 10:45:22)
标签:

守门员

分类: 足球教学

​作为一名守门员必须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不仅要盯着持球队员,还要不断观察球门附近的其他队员,这样你才能准确预判对手的决定,或射或传提前反应。

提高中心/外围意识的技巧

http://img1.dongqiudi.com/fastdfs2/M00/21/82/ChOqM1n0ofWAShpRAAyN5tyeN2g409.jpg

图1-美女

1.在走路的时候,直视前方的物体,并注意周围的一切,比如树木、建筑物、人或其他东西的具体细节。开始的时候你很难注意到你视野边缘的细节,但是通过练习,你就能够注意到一些微妙的东西,比如人的表情,树上的鸟儿等等……记住目视前方不要看其他的地方。

2.这个训练需要两个人,还需要一个黑板和一张纸。一个人闭上眼睛,另一个人(训练师)在黑板上写一个10位数的数字。培训师会盖住这张纸上的数字。另一个人现在睁开眼睛,看着纸的中心。培训师说,“准备好,一,二”,然后快速移开覆盖物,随后再把数字隐藏起来。受训者必须告诉训练师前两个和最后两个数字是什么。通过练习,受训者会掌握这项技巧,数字跨度将不断增加,从一次两个数字到16个或更多的数字。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指的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这种知觉能力在扑救的时候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合适的时机跳起接球或将球击出就是一种与深度知觉相关的技能。

http://img1.dongqiudi.com/fastdfs2/M00/21/94/ChNy21n0oRSAEHqMAAw4xxrgBsM951.jpg

图2-德赫亚扑救

守门员必须能够判断球的速度和旋转,以及其他球员的速度有多快。足球中的一切都是相对运动。因此有许多视觉方程式需要大脑不断地快速解决。

提高深度知觉能力的方法(深度知觉不能直接提高,但通过使用其他视觉训练可以提高深度知觉能力):

聚散球训练:

http://img1.dongqiudi.com/fastdfs2/M00/21/81/ChOqM1n0oUaASuhHAACfqxkbliY994.jpg

图3-聚散球

聚散球,也叫三色球,主要作用有两个:融合训练、集合训练。人眼比较高级的功能就是双眼融像。集合和聚散是密不可分的。在看某处时,人的双眼会同时聚焦于此处,双眼的视线相交于此。视线是直线,而双眼视线相交,仅可能有一个交点。

你需要两个人来做这个练习。同伴将绳子一端固定(与你的眼睛在一个水平上),你将另一端拉紧至于鼻尖部,保持绳子平直。绿球放在30厘米,红球放在60厘米处。正常情况下:

1)有生理性复视(正常现象)存在,即注视绿球时,绿球是一个,而另外一个球(红球)是两个,绳子也以从绿开始分叉。

2)聚、散过程中,线的分叉处刚好在球上。如果你发现线在球前或球后聚合,你要试着努力用自己眼睛让它在球上聚合。如果没有出现生理性复视,说明你只使用一只眼睛,很可能有一只眼睛弱视,那就必须要去看眼科医生了。

训练方法:

训练步骤一:

A.注视近处的绿球,远处的红球为两个,绳好似在绿球处交叉,注视5秒

B.5秒后,注视远处的红球,近处的绿球为两个,绳好似在红球处相交,注视5秒

C.重复3-4次,将绿球移近5厘米,红球距离不变,上述动作重复10次。

D.继续移近绿球,每次移近5厘米

E.每一次移动后,进行10次聚散运动

F.直到绿球位于鼻尖前2.5厘米

训练步骤二:

A.注视远处1米的红球为1个,近处2.5厘米的绿球为两个,绳好似在红球处相交,注视5秒。

B.5秒后,缓慢地将注视点从远处的红球移动,直到近处的绿球,注视5秒。

C.5秒后,缓慢地将注视点从近处的绿球移动,直到远处的红球,注视5秒

D.上述动作重复20次。

E.移除红、绿球,要求你从1米到2.5厘米,进行自主集合运动,并始终能够保持感觉到复视存在。

通过这种模拟眼睛的生理性复视功能训练,虚拟人眼看远放松,看近时使用集合,可以有效地锻炼眼睛的远、近聚散力量,增进聚散幅度和聚散水平,有效地改善集合过度和集合不足,提高我们对空间、距离的感知能力,进而从某种程度提高我们的深度知觉。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足球教学敬请继续关注足球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