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并非只是负能量,在许多时候恰恰有着积极的效应。因为对于痛苦的感受,以及为克服痛苦所付出的努力,能够让人脱离肤浅,铸就更有厚度的人生,而这不正是一种福报?

2016-11-10
改革需要工具理性,更需要价值理性。

2016-11-09
我们所能想到的问题和探究的领域,前人或者别人,都已经涉足。但这并非坏事,一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迪,乃至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前行;二则,我们将因为不约而同的认知,感受到共鸣的快乐,继而有并不孤寂的精神慰藉。

2016-11-08
我们经常找眼镜,却不用费神找手机,是因为后者总是与自己保持连接。

2016-11-07
大多新闻都如过眼云烟,只是占用了阅读时间,而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更是写道:“对哲学家来说,所谓的新闻都是流言蜚语,那些编辑和阅读新闻的,无非都是爱喝茶的老太婆。可惜热衷于阅读这些蜚短流长的人还不在少数。”

2016-11-06
人工智能姓“人”,所以即使在各式各样的较量中打败人,终究也是人的胜利。但应该看到,人确实有被人的技术“绑架”的可能,因为在人工智能面前,任一个具体的人总显得弱小,因而完全可能被技术所奴役。

2016-11-05
在以力制人、以势压人与以理服人之间,真正耐久的是后者。

2016-11-04
米兰•昆德拉说:“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只活一次,所以应活得珍惜,因为无法打草稿,没有下次再来的可能;又应活得坦然,因为一切都是暂时的,无一例外将成为过去。

2016-11-03
诗歌是心灵的最好的载体。

2016-11-02
前几天到了余姚王阳明故居,昨天恰逢其诞辰日。综观王阳明一生,从世俗意义上其实是一个失败者,但他跳出小功利而建立了大功德,心学则是屡经磨难又历经磨练,故而立足小宇宙“自求诸心”所拓出的大世界。正因如此,阳明先生才有无限的磁场感召后人,以致成为将“三不朽”齐集于身的“千古一人”。

2016-11-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