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由三十颗“心”组成的书,每篇文章都不超过两千字。假如每天抽空读上一篇,正好一个月时间。应该说,相比诸多成功学方面的著作,本书不见得实用,但也许在无用之中,才有了它的一点点用场。
需要特别感谢新浪,不仅书中的绝大多数文章都被博客首页鼎力推荐,更重要的是,我对于业余写作的兴趣,来自于“佳桐”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inachengs)的开办。博客就像一个茶馆,既然开张了,就怕门庭冷落。于是,不由地倒逼自己时而填充一些东西,“心”系列便是其中的一组文章。
书为心画,诗为心声。写心的书,理应有诗的一席之地。在对拙作按“心之基”、“心之行”、“心之度”、“心之戒”、“心之悟”编排的同时,我尝试着分别题了卷首诗。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吃力而不讨好的事。因为一首诗绝对难以兼容整卷文章的内涵,可我还是企图凝炼其中的某些精髓,让三十颗“心”更好地成为一个整体。
写心、论心,仿佛也是同自己对话。人在世上,大体都只有几十年光景。我们走过的路,有平坦也有崎岖;经历的事,有如愿也有失望。但无论阴睛圆缺,最要紧的是将心摆好。心若安好,纵然雨打风吹,也仍是一番景致,自有别样的趣味。
可以说,书的第一读者永远是自己。而写一本让自己读得下去的书,则是我的初衷。当然,我最想将书献给我的老母亲。
记得多年前,我出过一部公共管理方面的专著,书还有点厚。我并不奢望有多少人一字一句读完,然而,母亲却真正在一字一句读它。去年春节,我跟她讲要写这本书,可不久,母亲竟遭遇了一场事故。虽然经过抢救,她恢复了神志,但再难像当年那般阅读了。
不过,母亲一直有着她的坚强。她一点点地恢复,甚至连医生都有些吃惊。想象着,当我将这本书递给我的母亲,她定然带着惯常的微笑。此情此景,对我来说已是万幸,也是遗憾中的知足。
人到中年,需要感恩的人很多。包括出这本书,也是特定的机缘所致,更有许许多多需要感谢的人。但既然写心,那就将一切放在心里吧。
陈广胜
2014年7月于钱塘江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