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广胜:三国史上的射手榜(《三国大榜单》)

(2011-07-10 20:02:54)
标签:

1107

佳桐

三国

射术

吕布

分类: 三国比拚

陈广胜:三国史上的射手榜(《三国大榜单》)    说起古代射手,有神话中射下九日的后羿,也有春秋时百步穿杨的养由基,还有西汉射石搏虎的李广,那么汉末三国的射技又数谁呢?大家通常会想到黄忠、赵云。然而,这都是《三国演义》的描述,若依据史料,哪些高人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射手座”?

一、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人。他骑射技艺娴熟,故被比作“飞将”李广。《英雄记》也称吕布“有武勇,善骑射”。可见,他的射术颇具公认度。

三国有一出辕门射戟,罗贯中还附了一首诗:“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1]此事听似虚构,却非杜撰,恰好发生于建安元年(196),即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的改元之年。刘备当时屯驻小沛,袁术派大将纪灵率三万步骑兵前来攻击。情急之下,刘备向吕布求救,后者便带了一千步兵、二百骑兵,疾驰赶来救援。吕布毕竟有相当的威慑力,纪灵不敢鲁莽,就收兵暂停进攻。

当然,吕布也不想与袁术撕破脸面,即使帮刘备一把,也需要讲点策略。在陈寿眼中“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的他,此刻倒有一番主意。只见吕布在小沛西南处安营,与纪灵等人宴饮。他称玄德是自家兄弟,被围困故来营救,表示生性不爱撮合别人攻斗,只喜欢消解残杀。紧接着,令人在大营门边举起一只戟,对大家表示:如果一箭射中戟旁的小支,就请纪灵撤军;如果射不中,便任由双方留下决斗。

对吕布而言,此话没有任何退路。因为一旦射偏,可以想见场面上的尴尬,势必影响一世英名。但吕布终究是吕布,只见他胸有成竹,弯弓射戟,正中小支。众将都大吃一惊,连声称赞其神威。[2]吕布此人,若论建功,应以刺杀董卓为最;若论风采,则以辕门射戟居首。纪灵心中即使有一万个“不愿”,也不得不给面子。第二天,大家又聚了一场,随后各自撤兵。很显然,吕布对射术有充分的把握,唯自恃十拿九稳,才胆敢如此设局。

二、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人,原为扬州牧刘繇的部下,后成为孙策麾下的一员大将。如同关羽,他也是一位美髯公,但关羽深受箭伤之苦,太史慈则臂长善射、箭无虚发,[3]足以进入历代神射手的名人堂。

有别于一般的武将,太史慈早年十分好学,又处事机智,所以为孔子十九世孙孔融垂青。孔融曾在都昌被黄巾军围困,太史慈为了报恩,只身前往助战。由于外无援兵,眼看着包围圈一天天收紧,孔融打算向刘备求救,怎奈送信都成了问题。太史慈主动请缨,孔融认为贼寇看防严密,担心难以突围。可他仍然坚持,终于征得同意整装待发。

太史慈选择了天刚亮的时分,带着弓囊箭袋骑马冲出,紧随其后的两位骑兵各拿一个靶子。城外敌军又惊又怕,也兵马交错而出。却见太史慈来到城墙下的堑壕里,树起骑兵带的靶子,然后从濠沟出来,射完靶后又进入了城门。第二天早晨,他如法炮制,这使敌军松懈了下来,有的甚至卧睡不动。第三天早晨,敌军就再也无人起来。瞅准时机,太史慈突然扬鞭打马,向外奔驰而去。等到敌人察觉,他已成功突围,期间还用箭射击,数人应弦而倒,所以再无追者。

杰出的射手总有巅峰之作。在随孙策讨伐麻、保二屯叛军的时候,有个叛匪手托着楼台横梁,在军营里大声叫骂。也许他仗恃楼台的高度,自以为身处安全区域。然而,台下却有一个太史慈,于是常态下的安全,就变得不那么保险。想必是受到粗鲁骂声的刺激,太史慈拿起弯弓射出一箭,竟不偏不倚穿透那人的手,将之钉在了横梁上。一时间,军营外的上万人齐声喝彩。[4]从射处到楼台,无疑隔着较远的距离,能将叛匪的手射钉在横梁之上,真好比百步穿杨。

三、庞德

  庞德字公明,南安狟道(今甘肃武山)人,为马超旧将,后降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庞德辅助曹仁抗击关羽,并直接与之交战,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5]《三国演义》有黄忠射关羽、张飞射马超、姜维射郭淮等情节,这些均属虚构。独有庞德射关羽,可谓三国名将之间唯一以弓箭对敌的历史记载。

曹仁后来派庞德在樊县北边驻军。值得一提的是,他常乘白马,因骁勇善战,故被称作“白马将军”,威慑力非同小可。但天公偏不作美,庞德遭遇了一场大雨,并且连下十多天。汉水暴涨是其严重后果,以致平地水深五六丈。古言“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庞德固然是抵挡关羽的将,却难成抵挡洪水的土——他只能与众人一起登上堤坝躲避。而庞将军的祸水,正是关将军的福音。相比魏军不习水性,水战是荆州兵的强项。关羽乘船发起进攻,由四面八方形成包围,并向堤上频频射箭。

庞德也发起了还击,他“被甲持弓,箭不虚发”,[6]可见射术之精湛。从天刚亮战到日过午,关羽的进攻越来越猛。庞德军中却箭矢用尽,不得不短兵相接。随着水势越来越大,魏军将士纷纷投降。庞德与麾下数人弯弓搭箭,乘小船准备回到曹仁大营。不幸船被掀翻,弓矢尽失,抱船漂流的庞德终于被擒。

四、曹彰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毫州)人,为曹操和卞皇后所生的第二子。他从小就擅长射箭骑马,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搏斗,毫不畏惧。[7]当然,曹操一开始希望儿子习读《诗经》《尚书》,但曹彰自有主张,认为大丈夫应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十万骑兵驰骋沙漠、驱逐戎狄,以建功得到封号,又怎能去读书做博士?

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彰果然等来了机会,由他代理骁骑将军讨伐乌丸人反叛。也正是此次征战,让曹彰留下了善射的实例。当时他率军进入涿郡境内,数千乌丸骑兵突然杀到。曹魏兵马却未能完成集合,前方只有步兵千人、骑兵数百人,实力相差悬殊。关键时刻,曹彰采用了田豫的计谋,先坚守要道、以静制动,迫使叛敌占不到便宜,只能主动退走。

一等对方撤退,曹彰就有了追击的主动权。而在敌背之后、马背之上,射技自然是核心战斗力。只见曹彰亲身搏战,用箭射击敌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连。[8]史书的相关记载,充分表明曹彰在瞬间的命中率。一箭中的不易,箭箭中的更是难上加难。经过激战,曹彰的铠甲也中了数箭,却更加斗志昂扬,一直乘胜追敌,最终斩首俘虏数以千计。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中,还有若干体现高超射技的逸事。首先是常人眼中的忠厚长者鲁肃,其实击剑、骑射样样精通。他曾率家乡老少三百余人到江东避难,州里派人来追,鲁肃对他们说:今日天下大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又何必相逼迫呢?!随后将盾牌立在地上,引弓施射,一箭将盾牌击穿。鲁肃仅凭此招,就震慑了前来追赶的队伍。[9]又据《世语》所载,夏侯渊的第三子夏侯称十六岁那年,用箭射杀一头飞奔的老虎。曹操为此十分欢喜,牵着他的手大为嘉勉。另有魏国太尉王淩的少子王明山,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因父亲参与废立之事泄露,便逃往家乡太原。当看到追兵临近,此时有飞鸟聚集在桑树上,随着树枝起落,他举弓射击而中,追兵于是不再敢前行。[10]诸君射技不凡,但均不在军营,更不在阵前,故不足以进入榜单。

相关史料还提及他人善射。比如,董卓能够携带双弓,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发射。[11]张辽在逍遥津之战后,问吴军降俘:那个两腮长着紫黄胡须的将军,骑术娴熟,射技精准,他是谁?原来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梦寐以捉的孙权。[12]曹操则有“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的记录。[13]曹丕也能双手开弓,且能在马上百步之远射杀猎物。[14]东吴的甘宁、韩当、朱才、孙峻乃至废太子孙和等,都擅长骑射。蜀汉的麋竺、麋威父子虽未曾领兵打仗,却也是射箭能手[15]——有意思的是,蜀臣中唯有他俩被正史写上了精通射术的文字。不过,上述诸人都缺乏生动丰满的事例作支撑,同样难以进入榜单。

    遍览三国英雄才杰,综合予以分析,数吕布辕门射戟的难度最大。由于放言在先,须确保“射戟小支”,近乎铤而走险。虽然这不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但众目睽睽之下,其实心理压力极大,容不得半点闪失,否则将落下笑柄。太史慈射敌于楼台,尤其是将叛匪之手钉在横梁上,绝非常人可比。但按照当时情形,假如击中敌人的额头、面颊等任何部位均属成功,回旋余地比辕门射戟为大。庞德射伤关羽前额,后来面对蜀军箭无虚发,显出了非凡的功力。但相比吕布射戟、太史慈射手,毕竟稍逊一筹。曹彰的有关记载则相对单薄。所以在此份射手榜中,吕布居首,太史慈次之,庞德、曹彰位列其后。

似乎是宿命,射手多难善终。吕布虽骁勇异常,终究遭曹操缢杀。庞德被关羽擒获后,不久殒身殉节。曹彰也在三十多岁“忿怒暴薨”。[16]同样英年早逝的太史慈,临终前因志向未遂而叹息。[17]思及古来更多的射手,后羿被弟子逢蒙用桃木所害,养由基死于吴军的乱箭之下,命运多舛的李广更是拔刀自刎……

对纵横驰骋的将军而言,高超的射技固然让人倍添神威。但是,这一功夫使人足以在万军丛中立身,却不足以在生死战中防身,更不足以在大角逐中安身。因为射手能射人,同样遭人射,并且击倒射手的,往往是比弓箭更为锋利而复杂的东西。比如,曹操以谋略挫败了吕布,关羽凭洪水摆平了庞德,曹丕因玺绶忌防了曹彰,还有如后羿被弟子的忌妒之心所害,养由基因自己的轻敌冒进身亡。更遗憾的是李广和太史慈,一个受困于不可捉摸的运气,一个受制于天不假年的寿期,纵然有着万丈雄心和绝世才华,却只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无奈地放下弯弓。



[1]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2] 《三国志·吕布传》:“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3] 《三国志·太史慈传》:“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4] 《三国志·太史慈传》:“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

[5] 《三国志·庞德传》:“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6] 《三国志·庞德传》。

[7] 《三国志·曹彰传》:“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8] 《三国志·曹彰传》:“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9] 《三国志·鲁肃传》裴注引《吴书》:“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

[10] 《三国志·王传》裴注引《魏末传》:“时有飞鸟集桑树,随枝低卬,举弓射之即倒,追人乃止不复进。”

[11] 《三国志·董卓传》:“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12] 《三国志·吴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

[13] 《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书》。

[14] 《三国志·文帝纪》裴注引《典论》:“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

[15] 《三国志·麋竺传》:“自竺至照,皆便弓马,善射御云。”

[16] 《三国志·曹彰传》裴注引《魏氏春秋》。

[17] 《三国志·太史慈传》裴注引《吴书》:“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