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感谢2011
(2012-01-29 22:25:25)
标签:
聊城晚报光明网大众网时评界张洪泉聊城杂谈 |
分类: 人在旅途 |
半年来,总有一些事情,总有一些人让我感动着,催我前进,催我奋进。这些事情,这些人让我难忘,并期待在今后的日子里,在大家的关照中,我在时评路上走得更远。
感谢一:刘庆功拉我写博客
从2002年开始上网,到2011年7月1日开始在聊城新闻网认真写博客,其间,游戏一玩就是10年,偶尔写点博文。要感谢庆功拉我走上时评路。
2011年初,庆功找到我,说到新闻网工作了,新闻网的博客不错,不妨去写写。当时我就去了,感觉人气比较弱,写了好几天也没几个人看,就继续游戏了。4月份的时候,庆功又找我去写,我又去写了,发现聊城博客没法被百度搜到,没写几篇又走了。到了6月底,庆功给我说,现在百度可以搜到了,你再去写吧,系统也好用了。
从2011年7月1日起,我就开始在聊城博客认真的写,并保持了每天至少一篇的速度,半年下来,共写了300多篇。有一篇还被百度新闻收录了。
感谢二:聊城新闻网鼓励我前进
在聊城新闻网写博客,一开始就被聊城博客“八大名人”的称号感动了。当时我来的时候是第八名,后来到了第三,最后来到了第一。压力很大,我就想了,怎么也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于是每天当成个事情来写,并保证每天至少一篇。并同时把时评发到强国论坛、新华博客上。
有一次,我发在强国论坛的一篇时评被百度新闻收录了,点击达到了15万。聊城报业集团的副总吴文立发现后,让记者写了篇新闻挂到新闻网首页,随后又安排编辑及时在“网络时评”版面收录,这让我大为感动。在随后的日子里,吴文立经常对我进行一些话题点拨,状态提醒,鼓励我在时评道路上走的更远。鼓励我给纸媒投稿,并在聊城日报B1版编发了我的评论。有一句话至今还鼓励我前进:“只要你坚持,你一定能成为全国名人”。
在新闻网早期时间里,任玉伟、颜莉、辛政和我交流较多,几乎天天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帮助。后来的张和鹏、张兴国、张洁、庞玉伟等也给我了很大的帮助。祝维康写过一篇关于聊城网络的稿子,里面关于我的占了相当比例,也让我感动。庆功不太喜欢表扬我,每次在我取得成绩后,总使劲批我,提这样和那样的意见和建议。而正是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我对自己的文章和行为进行反思。
新闻网网友们对我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些的跟帖评论和交流,我就无法找到感觉。因为大家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就不一一点名了。
感谢三:聊城晚报的帮助
大概是2011年10月的一天,我去聊城新闻网找庆功。庆功不在,恰好张洁在。闲聊间,张洁说你可以给聊城晚报投稿,那边有一个言论版,并当即给联系了“涧石”,随后我的第一篇时评见诸聊城晚报。后来马晓红出任评论编辑,涧石又把我介绍给了她。在具体的时评写作,如何从网络到纸媒的过渡等问题上,马晓红给了我了很多帮助。到现在,聊城晚报每月大约上我7、8篇时评的光景。
孙克峰一直是我崇拜的记者,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要采访我。那是一个周六,我们见了面,详细地谈了我的网络经历。几日后,晚报用了三分之一版的版面介绍我的时评经历。在我获得2011年度中国江西网10佳评论员之后,孙克峰又及时进行了报道,也让我感动,催我奋进。
感谢四:光明网和大众网的博客管理员
在写博客的道路上走着,有多个朋友建议我在全国知名网站开博。经过选择和尝试,最终,我在光明网和大众网。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网站,大众网是山东的主流媒体,一个山东人不在这里开博,就无法体现山东人。光明网作为一个全国性网站,知名度高,是一个成长型的网站,在这里写博客,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9月1日后,开始在光明网和大众网开博,光明网的管理员吴丛丛、田文姝的在看了我的多篇稿子后,对我进行鼓励,多篇时评被首页推荐,成常态后把我加入“名博推荐”,那些日子一直因此让我感动着。后来,发在光明网的一篇时评被凤凰卫视马斌读报,还有一篇被百度新闻。尽管是开博才4个月,2011年我在光明网的点击率为第20名。
大众网对我的鼓励也让我感谢,管理员刘欣的也是积极在博客主页、大众网首页进行推荐,还给我开辟了专栏“如是我说”,我有的稿子点击也过千。
在大众网和光明网,博友们的回复每每让我感谢,促使我提高。
感谢五:网站的编辑们
国庆节期间,不经意间走到了光明观察,发现了一个投稿邮箱,于是尝试给光明观察投稿,第一次就给收录了。而且收录后,就会被包括凤凰网在内的很多大网站转发,那种感觉对一个刚上路的新手是一种莫大的荣耀。直到到11月7日,我一直是给光明观察单投稿子,往往到下午3点看不到被收录,我再匆匆写第二篇。
但从10月29日到11月6日,大概是我写的不好,观察只收录了我一篇。当时我的嘴就上火了,头疼得厉害。在观察的下面,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时评网站的链接,于是我开始把这几天没有被收录的稿子发给这些网站,没想到当天就有多家网站给收录了,这让我兴奋异常。这些网站看文章不看作者的做派,让我感谢。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从一天一篇发展到两篇、三篇、四篇,最多的六篇。六篇的时候是个周日,一直忙了一大天。
经过100多天的耕耘,现在我已经是多家网站评论员、特约评论员,并建立文集。几乎在所有知名网站,都能经常看到我的名字,先后有20多篇被百度新闻收录。
感谢六:时评界(群号191496055)的朋友们
写时评的过程中,发现一片稿子被华声在线给收录了,而且没有署名。当时我很生气,有朋友建议和华声打官司,我想先给他们打电话要求署名,如果不行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电话打过去了,很快有人通过QQ和我联系,这个人就是华声评论的编辑李成辉,原来是论坛的管理员在论坛看到我的稿子,以为是转载人写的,就直接收录到新闻页面,道歉后,我们成了朋友。
随着加入时评网站QQ群的增加,结识时评人和编辑也在增多,我突发奇想组建一个时评编辑和时评人的群,和成辉交谈后得到首肯。随后我用手机办理了一个会员,开辟了一个群“山东籍时评人交流群”,开始主要面向山东,并邀请了一些知名网站编辑加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外地朋友也要加入,中国江西网江湖大话编辑吴敏说了,现在这个名字已经不适合,需要找一个全国性的名字,于是我起名为“时评界”。后来在腾讯卢小宝的支持下,成功给升级为500人的大群。
随后,我通过邮箱给各大网站发出邀请函,一些知名网站编辑加盟,后来编辑介绍编辑,时评人介绍时评人,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时评界已经有210多名成员,其中不乏全国大牛,四川在线2011年12月发稿和点击率前10名,有6人在本群。很多时评人说,加入时评界这个群,就不用加其它网站的单独群了。更有编辑说,有了时评界这个群,网站就不用专门组建群了。随着影响的加大,更多的人开始主动申请加入。
事实上,时评人和编辑在这个群里都得到了发展,时评人找到了好网站,网站找到了优秀的时评人;时评人的稿子发的多了,网站之间的合作也加深了。我个人在群的交流中,综合素质也得到了长进。
感谢七:纸媒的编辑
从2011年国庆节后掌握的数字来看,几乎每天都有我的稿子被全国各地的纸媒发表。尽管很多都是直接从网络上复制过去的,不给稿费,我也非常感激人家,毕竟人家是在免费为我推广、宣传。
聊城日报、聊城晚报、齐鲁晚报今日聊城等地方性报纸经常收录外,12月份,经过我的投稿,新京报用了我2篇,现代快报用了1篇,此前新晚报、四川日报、湖北日报、河南工人日报、侨报、生活晨报、新晨报等多家纸媒都直接从网络上用过我的多篇稿子。经常接到朋友们的电话,在哪里的报纸上看到了我的时评,最远的一篇出现的西藏商报上。
2011年已经过去了,还有很多事情让我感动,让我感谢,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期待在2012的时评征程中,在大家的关照下,我能走得更远。
作者:张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