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用户资料究竟能不能泄密?
(2011-12-31 06:06:33)
标签:
银行用户资料聊城张洪泉杂谈 |
分类: 如是我说 |
记者曾颂报道:继当当、网易、天涯等网站传出用户数据遭泄露后,“泄密门”不断发酵。29
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数家银行的用户资料“外泄”,“数据超过1 亿条”,
包括完整的银行账号和密码。涉事银行则纷纷通过微博辟谣,称本行密码不可能被破解。(新华网12月29日)
听说银行用户资料泄密,本人也惊恐得夜不能寐,幸好涉事银行出面辟谣,才让我感到一丝宽慰。但有一个问题还是要探讨,银行客户资料究竟能不能泄密?
其实,历史上银行还真有“外人”侵入银行系统的案例。美国万事达信用卡国际公司2005年6月17日晚披露,由于一名“未被授权的个人”侵入位于亚利桑纳州图森市的信用卡记账处理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包括万事达、维萨、美国运通银行在内各种信用卡约4000多万用户的数据资料可能失窃,其中大约有1400万个是万事达卡的用户。
无独有偶,2009年,美国侦破有史以来最大宗信用卡盗窃案,司法部的文件指出,来自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阿伯特•冈萨雷斯和另两名同伙自2006年10月开始,使用精密的黑客技术破解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电脑网络的防火墙后,盗取超过1.3亿张信用卡和提款卡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网络技术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黑客技术的攻和防是一个相对的东西,都是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斗智中彼消我长。只要银行使用的系统是开放性的,“外人”就有入侵的机会。而现在网上银行等使用互联网的银行服务,只要黑客技术足够高,都有可能通过这些开放性的业务端进入银行信息系统。即便银行使用的是局域网,只要间或用某一终端上互联网,就有可能被种植木马,在以后再次上网过程中,将客户资料无意中被发出去。
和美国国防部网站相比,我国银行的安全性能未必能达到美国国防部的安保条件。但从见诸报端的新闻来看,美国国防部每年都被黑客攻陷多次。事实上,我国银行的安全性能未必能和美国银行相比,人家的银行都曾被入侵过。也就是说,我国银行系统100%的不被攻陷基本是一个传说,只能通过强化安保措施,在系统安全上加大投入,减少被黑客攻陷的概率。
但愿此次银行密码被破解,只是民众杞人忧天。真心希望银行能从商业网站和外国银行系统被入侵中能吸取教训,加大安保措施,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系统真能保证一万年不被入侵。
听说银行用户资料泄密,本人也惊恐得夜不能寐,幸好涉事银行出面辟谣,才让我感到一丝宽慰。但有一个问题还是要探讨,银行客户资料究竟能不能泄密?
其实,历史上银行还真有“外人”侵入银行系统的案例。美国万事达信用卡国际公司2005年6月17日晚披露,由于一名“未被授权的个人”侵入位于亚利桑纳州图森市的信用卡记账处理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包括万事达、维萨、美国运通银行在内各种信用卡约4000多万用户的数据资料可能失窃,其中大约有1400万个是万事达卡的用户。
无独有偶,2009年,美国侦破有史以来最大宗信用卡盗窃案,司法部的文件指出,来自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阿伯特•冈萨雷斯和另两名同伙自2006年10月开始,使用精密的黑客技术破解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电脑网络的防火墙后,盗取超过1.3亿张信用卡和提款卡的相关资料。
事实上,网络技术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黑客技术的攻和防是一个相对的东西,都是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斗智中彼消我长。只要银行使用的系统是开放性的,“外人”就有入侵的机会。而现在网上银行等使用互联网的银行服务,只要黑客技术足够高,都有可能通过这些开放性的业务端进入银行信息系统。即便银行使用的是局域网,只要间或用某一终端上互联网,就有可能被种植木马,在以后再次上网过程中,将客户资料无意中被发出去。
和美国国防部网站相比,我国银行的安全性能未必能达到美国国防部的安保条件。但从见诸报端的新闻来看,美国国防部每年都被黑客攻陷多次。事实上,我国银行的安全性能未必能和美国银行相比,人家的银行都曾被入侵过。也就是说,我国银行系统100%的不被攻陷基本是一个传说,只能通过强化安保措施,在系统安全上加大投入,减少被黑客攻陷的概率。
但愿此次银行密码被破解,只是民众杞人忧天。真心希望银行能从商业网站和外国银行系统被入侵中能吸取教训,加大安保措施,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系统真能保证一万年不被入侵。
作者:张洪泉
前一篇:昆明娱乐性警徽为什么不行?
后一篇:治理违章停靠需要多方合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