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阴霾散去,阳光洒满了边境小镇。我收拾行李,洗漱清点,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出来的这些天,一直在不停奔波,驻足的城市越来越偏远,越来越冷清。八点半,从室韦开往莫尔道嘎的班车出发了,这也标志着我即将步入大兴安岭的核心地带。回想起本次旅行的起始动机,正是我偶然翻地图,看到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几个小城是东北铁路线的终点,而后又了解到这几个小城都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内部。基于对上述特点的好奇心和向往,我才开启了北上旅行的步伐。因此现在乘坐的这趟班车甫一开动,我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状态,心情充满了期待却又略带忐忑。
随着汽车往东行驶,窗外整个环境给人感觉正从异域气息的大片绿色逐渐变成东北味渐浓的茫茫林海,山脉逐渐减少,公路两旁成了桦树、松树的海洋,我意识到已经进入林区了。上午十点左右,汽车驶入了一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小城,这里,就是莫尔道嘎了。
莫尔道嘎有一条主街贯穿全镇,这座小城明显分为新旧两部分,靠北的部分是比较新的城区,林业局的大楼就位于此城区,另外新城区还有一个干净的广场,广场上竖立有一些反映林区人们生活风貌的雕塑。莫尔道嘎有着红色中国时期城镇的感觉,在人们身上你看不到外部社会的浮躁之气,人们还都带有老林业职工淳朴的作风。通过跟一位老职工的攀谈,我得知林业局行政上是一个县级单位,比莫尔道嘎镇政府级别要高,所以办公楼盖得也高。有趣的是各林业局还有各自的旗帜,非常有特色。不过,这位老职工也告诉我,最近这些年林场的效益和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但他们还是很乐观地应对生活。我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林业开发代表了一个时代,如今却遭遇危机,而身在其中的人们却依旧守候着多年的工作和定居于林区的生活,并无对现实变化的抱怨,在我一个外来人看来,着实是感觉五味杂陈。
莫尔道嘎的旧城区基本由平房组成,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它让我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怀旧感,仿佛小学课本中的某些意象重现在眼前。然而,我也变得有些不知所措,我到底是真的喜欢这座森林中的小镇?还是留恋于流浪在外的感觉?或者只是沉入了怀旧的念想?解释这个问题就像解释旅行的意义,但是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
接下来我的行程是坐火车前往东南方向的根河市,火车终点站为莫尔道嘎的列车将在下午三点发出。车站里小城约有四公里的路程。时间尚早,我决定步行前往火车站,顺便在沿途观赏风景。走出小镇,成片的棚户区逐渐出现。这里的棚户区给人感觉并不是非常破败和杂乱无章,整个棚户区看上去像是森林中的传统农庄。继续行进,人迹逐渐消失,被两边茂密的树林夹着的公路显现出来,而从公路向西侧看去,不远处就是已经废弃的铁路的延伸线。我走在这样的路上,感觉到此行所要得到的东西已经得到,我迈入路边的树林,在树林里跋涉前进,行走在兴安岭的深处,竟能有如此经历,我兴奋不已!
终于走到了火车站,由于离发车时间还很长,候车室里空无一人,连工作人员都尚未到岗。这倒是方便了我,我走上无人看管的站台,拍下了平时很难拍到的没有人的火车的照片,而且还是老式的绿皮火车,且只有五车厢。之后,我坐在站台的楼梯上,感受着小站的气氛。想起小时候学过的那篇课文,北方森林中静谧的小火车站,此生能够有机会细细品味它,我已无法描述这时的感受。
火车开动的时间到了,车上坐着不多的乘客,很多人互相认识。像是赶集的人们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也有一家三口人一起坐火车,像是去另一个林场串亲走朋。整个车厢的气氛让我感觉很亲切,仿佛是几十年前的某个火车车厢。这里远离繁华地区,外界的那些生活习惯和理念还很少能影响到这里的人们。车窗外依旧是望不到边的林海,大兴安岭此刻完全展示在我眼前。此情此景,让人陶醉,让人流连。
下午六点十分,列车到达根河站。我找到住处,休息停当,准备明天的旅程。
原文撰于2012年5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