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央视新闻评论
央视新闻评论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81
  • 关注人气:95,0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评论】高考舞弊案:如何扎紧制度的篱笆?

(2014-07-09 16:10:08)
标签:

杂谈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震惊全国的河南杞县、通许县高考舞弊案,以75名涉案人员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而终结。教育主管部门再一次用严厉的处罚,维护了高考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事件虽然终结,但思考远未停止。回顾近些年来的高考舞弊案,严格的考场纪律似乎总难杜绝“替考游戏”的上演。如何才能让替考者“莫伸手”,而不是“伸手必被抓”呢?

“监管机制”比“技术手段”重要

近些年,为严肃考场纪律,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升级考场的技术监控手段。视频监控、身份证识别仪、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器……,仅凭技术手段来判断,高考的防控水平已经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替考等违规违纪案件仍时有发生。这说明,问题并不出现在技术手段上,而是更多出现在“人”和监管机制上。

河南高考舞弊案中,一个细节被广泛报道:一名女“枪手”在验证指纹膜时,验证机不断报警,监考老师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通过了验证。这说明,当“把关人”心怀鬼胎时,再高超的技术水平也只是摆设。如何从机制上查找原因,让“把关人”不敢为、不愿为,才是堵住漏洞的关键所在。

【央视评论】高考舞弊案:如何扎紧制度的篱笆?
管住“局内人”比严防“局外人”重要

回顾近年发生的高考舞弊案件,“局内人”涉案的不在少数。2007年河南郸城替考案中,县教体局局长、招生办主任均牵涉其中;2007年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当地教育局招办主任、副主任“监守自盗”;2008年甘肃天水替考案中,甘肃、山东两地公安、教育等系统近5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高考中浑水摸鱼,少了“局内人”的“里应外合”不大可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总有少数“局内人”伸出黑手,拨动公正的天平。管住“局内人”,就能极大程度上遏制高考舞弊案的发生。

强化规则意识比严防死守重要

高考舞弊案的发生,不能一味苛责教育主管部门。在社会上,中国人的规则意识近些年虽有所增强,但寻求“旁门左道”或“曲线救国”的现象依然常见。“前门不走走后门,后门不通走旁门”依然是某些人办事的固有思维路径。规则意识的淡薄反映在高考中,就会出现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因此,强化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比严防死守更为重要。

严肃惩处一起高考舞弊案不难,难的是如何扎紧制度的篱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梳理监管机制,扎紧制度篱笆,教育主管部门责任重大。而树立规则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从这个意义而言,高考公平,我们都责无旁贷。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