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一篇“沈阳大学女教授逼银行经理下跪”的网帖,引发大批网民的“围观”。短短几天,作为当事人的女教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经调查,这起号称“有图有真相”的网贴与事实有较大出入,纠纷的原因和经过都远非网帖所描述的内容。事情的受害者或许并非银行职员,而是这位女教授。
信息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然而在网络中插上翅膀的,不仅有丰富的资讯和事实,还有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传言。怎样才能让谣言及时止步?如何让传言走不远呢?
须警惕网络时代“一人成虎”
网络时代,人人都可能是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当事件发生现场的旁观者用手机拍下照片,把“故事”发到网络上时,人们就较易认为,这是事实。没有了传统媒体的审校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个人描述的“故事”,往往就会成为一篇“报道”,甚至“现场直播”。在《战国策》里曾有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城里本没有老虎,只要有三个人谎报称“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会信以为真,就成了全城的谣言。而在网络时代,借助社交媒体,一人就能“成虎”,制造有轰动效应的谎言。
传言借社会敏感点放大事件影响
按理来说,一个人描述的“故事”往往能量有限,走不远。然而事实上,很多的网络传言却借助“社会敏感点”发力。在“教授逼人下跪”这起事件中,传播的故事一方面暗含“社会戾气过重”的用意,另一方面暗指大学中某些教授德行不高的现实,瞬间触动网络的敏感点,让传言越传越远。更多的网络传言同样借助外力,要么消费大家关注的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要么借用名人炒作,给传言插上了本不该有的“翅膀”。
遏制网络传言 人人都是利益攸关者
遏止网络传言的传播,相关部门要提高信息公开的速度。阳光照得到的地方,黑暗会自动走开。但政府的相关信息无论如何也快不过谣言传播的速度。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讲过一句话,“谎言走过了大半个地球,真理还在穿鞋”。这是网络时代残酷的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网民作为利益攸关方,理应担负起更多责任。面对互联网信息,当真假难辨的时候,网民应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即便不持特定观点,也不应轻易“转发”、“评论”、“点赞”。
与此同时,网络中不乏“高人”,具备某些专业的知识,很多传言在他们面前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例如,“给西瓜打针”的传言,违背基本常识,了解相关知识的网民理应第一时间站出来,戳穿谎言的假面,让谣言止于智者。
网络时代,谣言的影响力强、杀伤力大,威胁大家赖以生存的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网民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也只有这样,谣言就会面对“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失去传播的动力和空间。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