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豚之死”警示其生存环境恶化

(2012-04-20 00:56:19)
标签:

江豚

杂谈

洞庭湖江豚接二连三出现死亡的现象说明,江豚生存的环境已经不断恶化,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江豚在长江和洞庭湖这样的淡水流域当中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当处于生物链顶端的生物发生了生存危机的时候,说明整个生物链上的多种生物,都已经面临了生存的问题。这个就好比森林被砍伐之后,大小动物都消失了,像老虎、狮子和熊这样的大型动物也生存不下去,这是一个道理。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江豚的生存空间恶化?原因是多重的:过度捕捞,造成江豚食物匮乏;过度挖沙,造成河床的破坏;水域运输频繁;水质污染等等。这些因素都一步步蚕食了江豚生存的空间。“江豚之死”警示其生存环境恶化

关于过度捕捞,近几年洞庭湖边渔民的收入从每年三、四万元,一直下降到现在每年的一万元甚至不到一万元的收入状况。这说明整个渔业的资源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了,出现了江豚与人争食的情况。

第二个,过度挖沙非常严重。2006年中外科学家联合到洞庭湖考察江豚生存环境,在洞庭湖面上数挖沙船数到1200只的时候,科学家们决定放弃了,因为挖沙船多到数不过来。疯狂挖沙破坏了河床,而河床是江豚繁殖的地方。

另一个是长江和洞庭湖水域频繁往来的运输船。我们都知道江豚是通过声纳系统去寻找食物和发现同伴的,而频繁来往的船只产生的噪音对江豚的声纳系统有严重的干扰。

第四个就是水质污染。江豚要生活在比较清洁的水域当中,大量排污对江豚生存水域的水质破坏是非常严重。

如果这些因素不消除的话,那么今天白鳍豚濒临灭绝的命运,就是明天江豚的命运。

我们知道在长江整个流域当中,已经有六个江豚自然保护区。其中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和一个市级的自然保护区。但是同时我们也从媒体上看到,在有些保护区之内,包括在洞庭湖面上,在禁渔期的时候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禁渔,有些执法部门,甚至以罚代禁。实际上这种做法就是涸泽而渔的做法。所以我们的保护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

我国的水资源采取的是分级和分部门管理的方式,整个长江流域是被各个行政区域分割管制的。在这种分级分部门的管制之下,更需要建立一个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的机制。

这种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包括整个水域保护信息的共享,包括整个长江沿岸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组织环保行动的联动,也包括生态补偿机制应该从长江流域相邻的省和省之间扩展至全流域的各个行政区。建立这样的机制是保护长江流域珍稀生物的规划中需要加以重视的。

 

                                                                央视评论员 徐慨


视频链接:http://news.cntv.cn/china/20120418/11632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