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发展要弥补“欠账” 避免“劈叉”

(2011-06-24 16:08:12)
标签:

排水

基础设施

北京

城市基础建设

暴雨

内涝

杂谈

作者:央视评论员杨禹

 

 

昨天回家用了六个小时。先堵了两个小时,只好下车吃饭两个小时,饭后又堵了两个小时,到家。

 

 

其实不光是北京,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城市都受到暴雨影响,多处地区出现内涝。为什么一出现这样的天气情况,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非常脆弱?今天大家可能都在反思这个问题。

 

 

三个显而易见。首先,城市的排水基础设施的“欠帐”显而易见。并且因为这场“欠帐”而给大家带来不便、烦恼、痛苦,甚至是一些财产的损失和不安全感,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就是大家对这种状况改变的愿望同样是显而易见的。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这样的现状其实是长期积累,且解决不利,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反思。

 

 

2004710号,北京曾经有过一场类似的大雨,此后,北京有关方面也加强了对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但即便一步步地完成了目标,北京市系统的承受能力依旧有限。据北京市排水集团网站上显示,降雨量短时期内只3050毫米之间,42个下凹立交桥不会发生积水。但是我们看昨天的暴雨,一个小时就降下了54毫米,整个将近24小时之内,降下了80多毫米,这意味着这样的降雨量,即使经过改造以后的北京排水设施,设计能力上不能满足需要了。

 

 

这说明我们的“欠帐在解决,但是远远不利城市这些年来快速发展,但是太多的城市管理者忽视了一点,城市地面的基础设施,包括高楼大厦和道路,这就像是人走路的一条腿,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是另一条腿,如果我们往前走的话,当然是先迈一条腿,后一条腿暂时落后是难免的,暂时出现欠帐也是难免的但如果一条腿迈出去了,后一条腿不及时跟上,而只是把前面那条腿不断地向前迈,最后这个路是没法走下去的,就变成劈叉了,昨天我们就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劈叉。

 

 

前不久,北京市拥堵问题非常严重,北京市政府专门出台了一个治堵的综合方案,经过向市民广泛讨论之后这几个月开始实施,初步见效了这样的一个方案有什么特点第一,它集中了各方面的综合力量第二,在某些问题上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措施;第三,为今后进行制度性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解决方案北京既然昨天出现了内涝致使交通全面受阻,为市民所不能忍受,在治水上面,有必要也采取这样综合的,甚至是超常规的措施,来给市民提出一个治理的目标,给一定程度的交代。

 

 

再一个,更多的城市在今后治理过程中,要让城市基础建设的进度显现化比如说北京排水的基础设施,到底治理到了一个什么进度,一年里什么目标,三年里什么目标,每一年的进展如何,完成的状况如何,42凹式立交桥,每一个瞬间能够承担的降水量,从50毫米什么时候能够提高到80毫米,什么时候能提高到100毫米,这样的进展,这个弥补欠帐的进展,和有关管理方面的努力、投入,要时时刻刻展现在市民面前,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理解弥补欠帐所必须的一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让公众对这样的进展形成明明白白的监督,让公众参与进来,才能够使得弥补欠帐的过程,真正尽快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