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京十五条国八条购房房地产保障房杂谈 |
【对刚性需求做出了“刚性”框定】
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看到多轮房地产调控的措施,包括各地落实细则,包括昨天我们看到最新北京细则,其实整个调控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要遏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第二个是要制度性增加保障房的供给,那么我们用这样眼光来看待北京“十五条”细则就看到,首先是对刚性需求做出一个刚性的框定,之前调控过程当中,刚性需求投资性购房,还有投机性购房。他们彼此意见事实上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不太好分那么清楚,那么通过这次北京市“十五条”规则当中很多具体要求,实际上就把北京市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刚性需求到底有多少,这个人群框定比较准确,也比较稳定。
【对保障房供给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应该说跟之前相比,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上面可能出现的这样刚性需求量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大幅度的下降也比较稳定了,减少了一些不确定性,这对于今后市场走势带有具体很重要影响,再有一个北京市,特别是在保障房供给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应该说不仅高于之前北京市自己发展目标,也高于国内其他地方保障房供给的水平。十二五期间要比十一五翻一倍,今年一下子要提供二十万套,提供方式方法也更加多样,我想如果这两方面措施在今年能够在北京得到实实在在落实的话,对于北京房地产调控来说,甚至对于全国的房地产调控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会取得一些积极效果。
每一轮调控的新措施出来,大家都在想这一轮措施能够见效吗?能够马上见效吗?我觉得房地产调控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新的措施出台,如果见效并不只是说这条措施见效了,而是之前所有相关措施在逐渐落实累积发挥出的效果,没有前面调控,也没有今天调控新的措施。
那么我想这个措施从北京细则到各地陆续出台的细则,他们共同趋向,现在已经很清楚了。我想可能会使得我们国家部分地区在近期,或者说在几个月经过一段观望和徘徊之后,可能房价就会出现一些比较积极变化了,这个变化一定是之前所有调控措施累积最终达到这样一个效果,但是我想越是我们要看到房价可能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我们越要考虑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调控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调控需侧重长期制度建设】
我想我们这轮房地产调控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针对眼前某些地方房价高还是低,如果我们只把眼光放到眼前房价的高低的话,我想这个调控不是一个好的调控,我们的调控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长期的房地产市场秩序,那么这个调控不仅要有一个短期目标,短期的手段,短期的政策,更多还要侧重于长期的制度建设。比如说我们保障房建设,就是一个正在逐渐搭建和完善起来长期建设,不只是干一年两年是个长期问题,在北京细节里面我觉得对开发商行为限制措施,规范措施这都是一种长期制度建设,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从长期建设来考虑,房地产调控目标和最终达到的效果。至于说某个城市房价短期内下降多少,并不是决定这个调控成败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