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治堵方案:"方向对"不见得"方法对"

(2010-12-13 23:23:49)
标签:

治堵

意见征求

落实

方法

顶层设计

杂谈

央视评论员 杨禹

 

    千呼万唤之后,看到了北京治堵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我仔细地看了这个制度的方案。有两句评价:

 

    第一,“方向对”不见得“方法对”。我觉得这个治堵方案总的来说,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方向对了,不见得具体方法就对。我从里边专门挑出了三句话,我们来看,其中有一句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今后要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如果说这个方向能够得到比较多的人认可,但是怎么来调控?用什么方法调控?这个方案实际上没有给出答案。怎么讨论?大家的讨论现在是无的放失. 再有一句话说,"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的机动车单双号"。我们知道北京堵车现在堵到了全城堵车。你说哪里是重点路段?哪一段单双号?哪一段不单双号的?具体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我看还值得推敲。

 

  这里边还提到了“三环路等干道和拥堵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我们知道,北京的三环路总共有三条车道,你再划出一条公交专用道,虽然"优先公交"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把三环路现有的有限路面再去掉三分之一,怎么办?我看这个方法也值得推敲。

 

    第二,方法对了,恐怕还要看能不能够落实,还不见得就"可落实"。

 

    我从这个方案里还挑出了两句话,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一个措施,看上去很美:“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我只补充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几个月以前,北京一个民间投资的试图在北京建立2万辆公共自行车体系的公司刚刚倒闭了。那么这件事由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干吗?也干不起。

 

   还有一句话,“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逐步解决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问题”。我们知道很多国家虽然有很成熟的校车的经验,但是对于北京来说,中小学校基本上分成两类:一类是特别好的学校,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市的四面八方,你怎么开校车呀?还有一类是学生就在就近上学,腿儿着上学就行了,也不用你开校车。所以像这样两条措施,方法也对,但是它能不能够落实呢?有没有可能见效呢?

 

    方案里写进这样看上去很美但落实不了的措施,基本上禁不起推敲。

 

    不管我们有怎样的建议和意见,毕竟这个方案拿出来了,有了可供我们讨论和批判的对象,这是一个进步。那么我想这个讨论的过程,最终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想这句话不知道大家认同不认同——“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要尽量让多数人来接受”。我记得我们国家从事气候谈判的官员曾经说,那么复杂的、从哥本哈根到坎昆的气候谈判,我们希望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满意,但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结果”。

   

    北京治理交通拥堵同样,所有的市民,大家分为有车的、没车的,收入高的、收入低的,住在城里的、住在城外的,大家看同样的一个治堵方案,可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中不同的条款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有的持保留意见。而最终的结果毕竟要按照一套方案去实施,那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它毕竟是这个城市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共政策体系,不仅涉足交通,还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它终归是要让多数人能接受。

 

    对于北京治堵方案,既要广泛讨论,也需要做“顶层设计”。现在我们开始做广泛讨论了,但是老百姓的意见一般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最后完全按照大家的意见去做吗?怎么做?没有可操作性。最后还是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这个词,一个月以前出现在中央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里,昨天刚刚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里。这个词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改革过程当中,最终还是需要站在最高层面,作出一个通盘的考虑。那么,谁来作这个通盘的考虑?通盘的考虑怎么保证科学性?怎么去落实?怎么让公众理解和多数人接受?

 

    这都是这份方案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回答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