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壹基金”困局需要制度创新

(2010-09-16 23:49:37)
标签:

李连杰

壹基金

基金会

慈善事业

公募

杂谈

    作者: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打破“壹基金”困局需要制度创新

    到今年年底,壹基金就将结束和中国红十字会的挂靠关系,那么壹基金是不是面临着关门的危险,成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对壹基金的前途倒并不是很悲观,而且还是很乐观,为什么呢?首先因为壹基金自身的特殊性也许可以使得它免予在近期被关门的这样一个局面。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儿呢?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一个是李连杰和他背后的一个比较专业的团队;第二个是我们看到的壹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一个良好的慈善记录;第三个也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它已经形成的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应该说壹基金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边是影响了大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大家。但是这样的民间慈善行为,却因为体制的原因、政策的原因憋屈了自己,所以我想壹基金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许是两条路,一条路也许还是延着现在的这种方式继续进行,也许还会有一点点憋屈。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形势比人强,你继续做善事做好事我相信形势会发生变化的。

    再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最期望的,那就是希望相关的体制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使它也许在比我们想象的更早的一天能够的成为,中国第一家民办的公募基金会,为什么?因为在壹基金的行动当中,我们看到它体现了我们国家慈善事业的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个是非功利性,第二个是志愿性,第三个是民间性。

    从目前的我们的制度创新这方面的角度来看,确实留给壹基金的更好的一个发展道路,也就是它能够成为公募基金会。我想大家都很关注壹基金的命运,它的命运,它能不能够不再这么憋屈,我想就是靠制度创新,这个创新不是把壹基金和所有类似身份的良莠不齐的。

所有这样的基金会全部变成公募基金会,而是有一种制度设计,能够让表现良好,公众认可的非公用的基金会,能够用制度使公募基金会规范到正规、合法的门里面去。

另外。我想这两天大家关注李连杰、关注壹基金的时候,不能仅仅看他,因为在我们国家慈善事业的领域,他只代表了一种类型。我们不仅要关注怎么让李连杰的壹基金,能够进到这个门里边,我们还要关注已经进到门里边的1000多家公募基金会,他们表现得怎么样,是不是把慈善事业做得很好,并且把慈善事业向着公益事业去推进,我想这是大家应该一起来关注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