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南毒豇豆食品安全杂谈 |
年年关注食品,今年又出毒豇豆。春节刚过,海南出产豇豆的农药残留物超标就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从武汉到广东,许多产自海南的豇豆下架,武汉方面甚至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的豇豆3个月。海南方面的说法是,使用了各省常用的快速检测法,不能查处每公斤存留1毫克以下的农药。
这个说法至少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的确,目前我国对蔬菜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只不过各地会根据自己市场环境,同时也根据自己的成本来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比如海南的快速检测法。但事实上证明,如果考虑成本的话,检测方面难免会出现漏洞。一旦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检测,一定要要从严不从宽,不要惧怕高投入。因为食品安全,和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最直接相关,这个领域的投入,也是附加值最高,最有含金量的成本投入。
有人或许认为,海南使用快速检测法,能够避免蔬菜的羁押,给当地的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营销渠道。但是检测和销售速度之间一旦出现博弈,孰轻孰重其实非常明显的。如果这个蔬菜出现一点问题,影响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很可能之前的速度、成本就都成了白费的苦心,比如此次毒豇豆事件,结果就是影响了整个海南的蔬菜农产品对外销售。而这次毒豇豆的发现地武汉,在这一方面就又很明确的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制定了《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管办法》,一旦发现有造价,造假者会有十万元的罚款。用这样的高成本弥补速度,防微杜渐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点,其实每一种有毒食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昧良心的群体;而花在食品安全上的每一分钱,也都承载着一个政府的良心和公众的期待。
从横向上说,今后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各个省市和部委之间的合作将更加重要,单靠生产地一家自产自检多少有可能出现问题。今年2月,国家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这个跨部门、跨省份的协调机构使得食品安全的联防群治成为可能。这样一个跨省跨地区的协调机制,本身是为了解决各省食品之间的流动。
其实另一方面从纵向来说,也应到拓展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广度,食品安全检测有靠前和靠后的必要。所谓靠前,就是要把食品安全的教育和检测拓展到到田间地头,像海南这次派出工作人员到田间检测农药的使用;所谓考后,就要在进入市场流通的最后一关加强定量检测,因为一旦进入市场,食品的流通就难以追索。而送到老百姓嘴里的,不仅仅是食品,而且还有政府的责任和打击有毒食品的决心。
(央视评论员 周庆安 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