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小品文五则
痛则不通
文/黄小平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痛则不通”,说的是人的身体如果有疼痛症状的产生,则表明有气血不通的情况,即临床上出现疼痛症状可能是由于血瘀气滞等问题。而“通则不痛”,指的是人的气血如果通畅,就不会产生疼痛的症状。
这种现象,是人生理机能的一种反映和表现。
很多时候,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通的,生理的通达会引起心理的通畅,生理的病痛会引发心理的疾病。
人的心理不通,比如想不通、看不开、放不下,同样会让人的心灵产生各种各样的“痛”症,愤怒、怨恨、忧虑、恐惧、烦恼等等,统统会袭上心头,让人寝食难安,痛苦不堪。要解除这些心灵上的“痛”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解开心结,去想通、去看开、去放下,心“通”了,自然一通百通,心情自然也就通透、通泰、通畅。
水不通,泛滥成灾;路不通,拥堵混乱。只有通过黑夜,才能迎来黎明;只有通过寒冬,才能遇见春天;只有通过人生的坎坷挫败,才能迎来人生的山河锦绣。(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洞察未来
文/黄小平
每当地震、海啸、雪崩、泥石流等灾难来临时,最先感知和发觉的,不是人,而是动物。
按说,人比动物聪明得多,有比动物更强的预知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可当灾难来临时,“先知先觉”的反倒是动物,而不是人呢?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什么意思呢?是说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丧失对一切事物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在灾难面前觉察不到灾难的来临,那是人的欲望太深,私心杂念太重,太深的欲望和太重的杂念搅得人心神不宁,闹腾不止。宁静才能致远,心静不下来,如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何看到远方、觉察未来?利令智昏,私欲和贪念会让人昏头晕脑、昏天黑天,让人闭目塞听,成为瞎子、聋子和傻子。
人只有心静了,欲望淡了,才能耳聪目明、心明眼亮,才能看得远、看得明,洞察未知和未来,做到真正的聪明。(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互换位置
文/黄小平
同在一个时间,一个人说是白天,一个人说是黑夜,那么在这两个人之间,必定就有其中的一个人说了假话吗?我看未必,假如这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个在地球的东半球,一个在地球的西半球,东半球的的白天不正是西半球的黑夜吗?那么这两个人说的不都是真话吗?
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可能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
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不相通、不相知,并由此产生的矛盾、隔阂、误解,很多时候,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沟通的最好办法,就是互换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才有最大可能达成一致的看法和意见。
在评判一个人的对错之前,先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多看看、多想想、多体检体验,感同身受之后,自有答案。(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富有的人
文/黄小平
街头,一个年轻人向报童要了一份报纸,可一摸口袋,发现零钱不够,于是又把报纸退了回去。报童对年轻人说,这份报纸送给他。年轻人说,送给我,你不是亏本了吗?报童说,没有,我送你的是我赚到的利润。年轻人看了看报童,接过了报纸。
后来,年轻人发达了,成为了一位大富翁。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个曾经送他报纸的报童,便找到了报童,问报童还认识他吗?报童说,谁不认识你呢?报纸上经常看到你的照片和报道,你是这个城市最有钱的人。他接着问报童还记得他吗?报童说记得,说他当年来这里买过报纸。他说报童当年送过他报纸,也算是帮助过他,现在他有钱了,可以帮助报童了,只要报童提出要求,他都可以尽量去满足他。
报童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富翁、也是当年的那位年轻人,说他并不是一个富有的人。这句话从报童口里说出来,他感到很诧异,说自己富可敌国,怎么不是一个富有的人呢?报童说,有钱的人并不等于富有的人,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颗富有的心,而不是拥有很多的金钱,富有的人不是等有钱了才想到去帮助别人,而是不管有钱没钱,随时都想着去帮助别人。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矮小的报童,他开始仰视着看了。他想,与报童比较起来,他还只是一个穷人,报童才是真正富有的人。(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神 算
文/黄小平
有一个算命先生,被人们称作“神算”。一天,他闲来无事,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到某年某月某日便是自己生命的终结。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便坐下来等死,可左等右等,死神迟迟未来,眼看这一天就要过去了,在最后一刻,他只有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不辱没自己“神算”的声誉。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神吗?可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自杀而死,是死在自己手里,看来,命运还是由自己掌握的啊!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生命吗?可“神算”为了维护自己“神算”的声誉,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人生最宝贵的还是生命吗?在神算看来,声誉比生命更宝贵。
有时,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看不见,比如声誉和名望,比看得见的物质层面的东西,比如肉体和生命,还要宝贵。所以,人要懂得自重,看重自己的声誉和名望,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新余市原作协副主席,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黄小平小品文五则
黄小平小品文五则
痛则不通
文/黄小平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痛则不通”,说的是人的身体如果有疼痛症状的产生,则表明有气血不通的情况,即临床上出现疼痛症状可能是由于血瘀气滞等问题。而“通则不痛”,指的是人的气血如果通畅,就不会产生疼痛的症状。
这种现象,是人生理机能的一种反映和表现。
很多时候,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通的,生理的通达会引起心理的通畅,生理的病痛会引发心理的疾病。
人的心理不通,比如想不通、看不开、放不下,同样会让人的心灵产生各种各样的“痛”症,愤怒、怨恨、忧虑、恐惧、烦恼等等,统统会袭上心头,让人寝食难安,痛苦不堪。要解除这些心灵上的“痛”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解开心结,去想通、去看开、去放下,心“通”了,自然一通百通,心情自然也就通透、通泰、通畅。
水不通,泛滥成灾;路不通,拥堵混乱。只有通过黑夜,才能迎来黎明;只有通过寒冬,才能遇见春天;只有通过人生的坎坷挫败,才能迎来人生的山河锦绣。(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洞察未来
文/黄小平
每当地震、海啸、雪崩、泥石流等灾难来临时,最先感知和发觉的,不是人,而是动物。
按说,人比动物聪明得多,有比动物更强的预知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可当灾难来临时,“先知先觉”的反倒是动物,而不是人呢?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什么意思呢?是说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丧失对一切事物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在灾难面前觉察不到灾难的来临,那是人的欲望太深,私心杂念太重,太深的欲望和太重的杂念搅得人心神不宁,闹腾不止。宁静才能致远,心静不下来,如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何看到远方、觉察未来?利令智昏,私欲和贪念会让人昏头晕脑、昏天黑天,让人闭目塞听,成为瞎子、聋子和傻子。
人只有心静了,欲望淡了,才能耳聪目明、心明眼亮,才能看得远、看得明,洞察未知和未来,做到真正的聪明。(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互换位置
文/黄小平
同在一个时间,一个人说是白天,一个人说是黑夜,那么在这两个人之间,必定就有其中的一个人说了假话吗?我看未必,假如这两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个在地球的东半球,一个在地球的西半球,东半球的的白天不正是西半球的黑夜吗?那么这两个人说的不都是真话吗?
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可能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
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不相通、不相知,并由此产生的矛盾、隔阂、误解,很多时候,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沟通的最好办法,就是互换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才有最大可能达成一致的看法和意见。
在评判一个人的对错之前,先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多看看、多想想、多体检体验,感同身受之后,自有答案。(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富有的人
文/黄小平
街头,一个年轻人向报童要了一份报纸,可一摸口袋,发现零钱不够,于是又把报纸退了回去。报童对年轻人说,这份报纸送给他。年轻人说,送给我,你不是亏本了吗?报童说,没有,我送你的是我赚到的利润。年轻人看了看报童,接过了报纸。
后来,年轻人发达了,成为了一位大富翁。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个曾经送他报纸的报童,便找到了报童,问报童还认识他吗?报童说,谁不认识你呢?报纸上经常看到你的照片和报道,你是这个城市最有钱的人。他接着问报童还记得他吗?报童说记得,说他当年来这里买过报纸。他说报童当年送过他报纸,也算是帮助过他,现在他有钱了,可以帮助报童了,只要报童提出要求,他都可以尽量去满足他。
报童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富翁、也是当年的那位年轻人,说他并不是一个富有的人。这句话从报童口里说出来,他感到很诧异,说自己富可敌国,怎么不是一个富有的人呢?报童说,有钱的人并不等于富有的人,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颗富有的心,而不是拥有很多的金钱,富有的人不是等有钱了才想到去帮助别人,而是不管有钱没钱,随时都想着去帮助别人。
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矮小的报童,他开始仰视着看了。他想,与报童比较起来,他还只是一个穷人,报童才是真正富有的人。(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神 算
文/黄小平
有一个算命先生,被人们称作“神算”。一天,他闲来无事,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到某年某月某日便是自己生命的终结。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便坐下来等死,可左等右等,死神迟迟未来,眼看这一天就要过去了,在最后一刻,他只有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不辱没自己“神算”的声誉。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神吗?可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自杀而死,是死在自己手里,看来,命运还是由自己掌握的啊!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生命吗?可“神算”为了维护自己“神算”的声誉,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人生最宝贵的还是生命吗?在神算看来,声誉比生命更宝贵。
有时,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看不见,比如声誉和名望,比看得见的物质层面的东西,比如肉体和生命,还要宝贵。所以,人要懂得自重,看重自己的声誉和名望,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新余市原作协副主席,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