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小品文十则
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棵树
文/黄小平
很久以前,读到过一位名人的句子: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棵树。当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深意,一读而过,并没有用心去理悟。
一天,闲来无事,在书桌前随意地翻着一本书,一陈风吹进窗来,夹带着一片树叶飘落到了桌面。这位不速之客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用手指捻着树叶的叶柄,放在眼前,阳光通过窗户照在我的脸上,透过阳光,树叶的叶脉清晰地展现出来,中间那条最大的叶脉顺着叶柄贯穿整个树叶,一直到叶尖,两旁的叶脉从中间这条叶脉斜逸而出,这叶脉组成的图案不正是一棵树的图案吗?中间的叶脉为树干,两旁的叶脉为树枝,而附在叶脉上绿色的叶肉,就是浓密的树叶了。这时,我恍然想起了名人说的那句话: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棵树。
这不也是佛家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吗?这不也是我们常说的“滴水藏海”、“落叶知秋”吗?
世界虽然看上去复杂,但世界又是一体的,有着其共同的特质,从一片叶里可以看到一棵树的全貌,从一朵花里可以洞见一个世界的美丽,从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微小的叶片、花朵、水滴和草芥中,蕴含着万事万物的道理和大千世界的奥秘。(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不要指天
文/黄小平
那天夜晚,我坐在草地上,母亲就坐在我的身边。我仰着头,数着星星,一边数,一边用手指朝天指着。“不要指天,对天不敬。”母亲在一旁提醒我。
“这是夜晚,天看不见的。”我说。
“但妈妈看见呀,还有你自己也清楚,你在用手指天呀。"母亲说得极严肃极认真。
这件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事,让我一直以为母亲是一个很迷信的人,一个思想很落伍、跟不上时代的人。
等我人到中年,再想起这件事,再想起母亲说过的那些话,才慢慢地感到,母亲是对的。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否则便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说话做事没有任何边界和底线,等于把自己送上不可预知的悬崖和深渊,必定给自己招来重重危险和灾难。
心有敬畏,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心里有着清哳的边界和底线,说话有分寸,做事知尺度,处世懂礼让,才会活得踏实,吃得香甜,睡得安稳。(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负负得正
文/黄小平
“负负得正”,是数学中的乘法运算法则,意思是说,两个负数相乘最后得出的数是正数。从语文的角度来解释,即双重的否定等于肯定。
这个数学运算法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生。人生遭受坎坷、挫折和失败,这是人生的负数,是对人生的否定。这个时候,如果别人不但不同情、不帮助,反而对你落井下石、嘲讽打击,这对你来说,便构成了人生的又一个负数、又一次否定。有时,这反而会成为一件好事,因为它能激起你奋发的力量,让你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取得“负负得正”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自己一身的负能量,气馁、绝望、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那么就是经历再多的失败,承受再多的屈辱,也不可能让你“负负得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负”再“负”、一败再败。(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光和热
文/黄小平
如果没有光,这世界将是一片黑暗,这说明,世界原本就是黑暗的,是太阳的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还有地上的万家灯火,照亮了黑暗,让世界有了光明。
如果没有热,这世界将是一片塞冷,这说明,世界原本就是寒冷的,是火的热、光的热,驱散了寒冷,让世界有了温暖。
如果一个人身陷黑暗、身感寒冷,别害怕、别灰心、别绝望,因为每个人的心都可以成为太阳、月亮、星星和灯火,发出光来,生出热来,并由此去点亮和点燃更多的心,让更多的心发出光来,生出热来,这个世界从此也就有了更多的光明和温暖。
再黑的黑暗,光也能照亮它;再寒的寒冷,热也能驱散它。在这个原本漆黑和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因此有幸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温暖,并且坚信,那外来的光和热,还有我们内心的光和热,会把这个世界创造得更加美好。(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先生根后发芽
文/黄小平
种子的生长,是先生根还是先发芽呢?答案是先生根。为什么不是先发芽呢?
一开始,种子是依靠自身的养料生长的,或生根或发芽,而种子自身的养料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养料先用在发芽上,当养料用尽,发出的芽苞得不到养料的供养,便很快就会枯萎。种子只有先生出根来,根才能吸取土地的养料,供种子生长: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
先生根后发芽,这种子的生长,蕴含着的是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的成长,首先依靠的只能是自己,依靠自己生出“根”
来,站稳脚跟,这才是根本。但生命的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不可能割断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不断地吸取外来的养料,借助别人的帮助,生命才能更快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气压与沸点
文/黄小平
水开的时候,那飞扬的水蒸汽,那冒出的水花,那水花“噗噗”的响声,像是一个人快乐的样子。水开的时候,想必是水开怀畅笑的时候。
水什么时候会开呢?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常识里,水加热到100度会开。但这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而水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气压的改变而改变,气压越高,水的沸点就越高,水开便难,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越低,水开便易。在高山
上容易把水烧开,是因为高山空气稀薄,气压低,水的沸点也就低。
因此,给水降低气压,水开起来就容易,水“笑”起来就容易,水呈现欢快的样子就容易。
这给我们以启发。人如何获得更多的快乐呢?那就是给自己减压,减少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和精神压力,遇事不执迷、不强求、不纠结,看开、想开、放开,给自己松绑,只有当我们的身心轻松下来了,快乐和欢笑才会像沸腾的水花一样从我们生命深处“冒”出来。(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犀牛画画
文/黄小平
看过一幅漫画,画的名字是《犀牛画画》,画的内容是,一头犀牛画了很多幅风景画,可每幅风景画里都有一只角。
为什么犀牛画的风景画,每幅画里都有一只角呢?那是因为从犀牛的视角出发,先看到的是眼前自己的那只犀牛角,再看到的是远处的风景。在犀牛看来,这只角就是身外的风景,是风景的一部分,于是画入画里,而不自知。
漫画作者是想通过这幅漫画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局限,而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局限所蒙蔽、所迷感、所欺骗,却毫无感知,沉浸在自己的局限里,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悟到的,欣欣然,并深以为然。
要打破自我的局限,只有跳出自我的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世界。(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靠近一朵花
文/黄小平
蜂在花间飞,采集花蜜,酿成了蜂蜜。
蝶在花间飞,又得到了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
但你看那花间的蝶,像不像一朵美丽的花?
还有那赏花的人,徜徉在花中,回去时却两手空空,似乎也什么没有得到。
但你看那赏花而归的人,是不是笑靥如花?
原来,花间的蜂,得其花“蜜”;花间的蝶,得其花“美”;花间的人,得其花“乐”。蜂也好,蝶也好,人也好,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不要辜负一颗开花的心,花绽放美来迎接你,就是要送你一份最美的祝福。靠近一朵花,就是靠近一份甜密、一份美丽、一份快乐。(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蒙 蔽
文/黄小平
外面风雨大作。课堂上,教授问学员,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见太阳呢?
学员看了看外面的风雨,说,因为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对学员的回答,教授先没有作肯定或否定,而是问道,假如我们现在正乘坐一架飞机飞越在万米高空之上,情形又如何呢?
学员回答,那将是,乌云在我们的脚下,而乌云之上,我们看到的是晴空万里,太阳朗照。于是教授说,由此看来,现在我们看不见太阳,并非乌云遮住了太阳,而是乌云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啊!可乌云为什么能遮住我们的视线呢?
那是因为我们看太阳的高度不够。学员回答说。
教授见问题的答案已水到渠成,便说,我们看不见太阳,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并非真相被蒙蔽,而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高度不够,蒙蔽了我们的视野、眼光和头脑。(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笑话与现实
文/黄小平
听说过一个笑话。话说一个傻子在集市上逛,有人提醒他,说他鞋子穿错了,两只鞋子的颜色一灰一白。傻子一看自己脚下,果真如此。于是傻子回家去换鞋,可到家里一看,家里的那双鞋子颜色也是一灰一白,傻子便怨自己糊涂,怎么买了两双颜色都搭配错了的鞋子呢?傻子无奈,只好还是穿着脚下的那双鞋子返回了集市。
笑话中,傻子的可笑之处,就在于把一只鞋子颜色搭配的错误,看成是整双鞋子都搭配错了。
说的虽是笑话,但笑话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中,出现笑话中的可笑之事和可笑之人,也是不乏其例的。
有的人见别人有了一点错误,就全盘否定,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身无长物;见自己遭受了一点挫折,就信心尽失,灰心绝望,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这些现象,都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表现。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不可孤立去看、割裂去看,只有全面去看、联系去看,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新余市原作协副主席,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黄小平小品文十则
黄小平小品文十则
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棵树
文/黄小平
很久以前,读到过一位名人的句子: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棵树。当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深意,一读而过,并没有用心去理悟。
一天,闲来无事,在书桌前随意地翻着一本书,一陈风吹进窗来,夹带着一片树叶飘落到了桌面。这位不速之客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用手指捻着树叶的叶柄,放在眼前,阳光通过窗户照在我的脸上,透过阳光,树叶的叶脉清晰地展现出来,中间那条最大的叶脉顺着叶柄贯穿整个树叶,一直到叶尖,两旁的叶脉从中间这条叶脉斜逸而出,这叶脉组成的图案不正是一棵树的图案吗?中间的叶脉为树干,两旁的叶脉为树枝,而附在叶脉上绿色的叶肉,就是浓密的树叶了。这时,我恍然想起了名人说的那句话:每一片树叶都是一棵树。
这不也是佛家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吗?这不也是我们常说的“滴水藏海”、“落叶知秋”吗?
世界虽然看上去复杂,但世界又是一体的,有着其共同的特质,从一片叶里可以看到一棵树的全貌,从一朵花里可以洞见一个世界的美丽,从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微小的叶片、花朵、水滴和草芥中,蕴含着万事万物的道理和大千世界的奥秘。(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不要指天
文/黄小平
那天夜晚,我坐在草地上,母亲就坐在我的身边。我仰着头,数着星星,一边数,一边用手指朝天指着。“不要指天,对天不敬。”母亲在一旁提醒我。
“这是夜晚,天看不见的。”我说。
“但妈妈看见呀,还有你自己也清楚,你在用手指天呀。"母亲说得极严肃极认真。
这件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事,让我一直以为母亲是一个很迷信的人,一个思想很落伍、跟不上时代的人。
等我人到中年,再想起这件事,再想起母亲说过的那些话,才慢慢地感到,母亲是对的。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否则便无所顾忌,无法无天,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说话做事没有任何边界和底线,等于把自己送上不可预知的悬崖和深渊,必定给自己招来重重危险和灾难。
心有敬畏,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心里有着清哳的边界和底线,说话有分寸,做事知尺度,处世懂礼让,才会活得踏实,吃得香甜,睡得安稳。(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负负得正
文/黄小平
“负负得正”,是数学中的乘法运算法则,意思是说,两个负数相乘最后得出的数是正数。从语文的角度来解释,即双重的否定等于肯定。
这个数学运算法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生。人生遭受坎坷、挫折和失败,这是人生的负数,是对人生的否定。这个时候,如果别人不但不同情、不帮助,反而对你落井下石、嘲讽打击,这对你来说,便构成了人生的又一个负数、又一次否定。有时,这反而会成为一件好事,因为它能激起你奋发的力量,让你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取得“负负得正”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自己一身的负能量,气馁、绝望、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那么就是经历再多的失败,承受再多的屈辱,也不可能让你“负负得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负”再“负”、一败再败。(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光和热
文/黄小平
如果没有光,这世界将是一片黑暗,这说明,世界原本就是黑暗的,是太阳的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还有地上的万家灯火,照亮了黑暗,让世界有了光明。
如果没有热,这世界将是一片塞冷,这说明,世界原本就是寒冷的,是火的热、光的热,驱散了寒冷,让世界有了温暖。
如果一个人身陷黑暗、身感寒冷,别害怕、别灰心、别绝望,因为每个人的心都可以成为太阳、月亮、星星和灯火,发出光来,生出热来,并由此去点亮和点燃更多的心,让更多的心发出光来,生出热来,这个世界从此也就有了更多的光明和温暖。
再黑的黑暗,光也能照亮它;再寒的寒冷,热也能驱散它。在这个原本漆黑和寒冷的世界里,我们因此有幸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温暖,并且坚信,那外来的光和热,还有我们内心的光和热,会把这个世界创造得更加美好。(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先生根后发芽
文/黄小平
种子的生长,是先生根还是先发芽呢?答案是先生根。为什么不是先发芽呢?
一开始,种子是依靠自身的养料生长的,或生根或发芽,而种子自身的养料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养料先用在发芽上,当养料用尽,发出的芽苞得不到养料的供养,便很快就会枯萎。种子只有先生出根来,根才能吸取土地的养料,供种子生长: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
先生根后发芽,这种子的生长,蕴含着的是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的成长,首先依靠的只能是自己,依靠自己生出“根”
来,站稳脚跟,这才是根本。但生命的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不可能割断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不断地吸取外来的养料,借助别人的帮助,生命才能更快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气压与沸点
文/黄小平
水开的时候,那飞扬的水蒸汽,那冒出的水花,那水花“噗噗”的响声,像是一个人快乐的样子。水开的时候,想必是水开怀畅笑的时候。
水什么时候会开呢?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常识里,水加热到100度会开。但这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而水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气压的改变而改变,气压越高,水的沸点就越高,水开便难,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越低,水开便易。在高山
上容易把水烧开,是因为高山空气稀薄,气压低,水的沸点也就低。
因此,给水降低气压,水开起来就容易,水“笑”起来就容易,水呈现欢快的样子就容易。
这给我们以启发。人如何获得更多的快乐呢?那就是给自己减压,减少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和精神压力,遇事不执迷、不强求、不纠结,看开、想开、放开,给自己松绑,只有当我们的身心轻松下来了,快乐和欢笑才会像沸腾的水花一样从我们生命深处“冒”出来。(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犀牛画画
文/黄小平
看过一幅漫画,画的名字是《犀牛画画》,画的内容是,一头犀牛画了很多幅风景画,可每幅风景画里都有一只角。
为什么犀牛画的风景画,每幅画里都有一只角呢?那是因为从犀牛的视角出发,先看到的是眼前自己的那只犀牛角,再看到的是远处的风景。在犀牛看来,这只角就是身外的风景,是风景的一部分,于是画入画里,而不自知。
漫画作者是想通过这幅漫画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局限,而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局限所蒙蔽、所迷感、所欺骗,却毫无感知,沉浸在自己的局限里,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悟到的,欣欣然,并深以为然。
要打破自我的局限,只有跳出自我的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世界。(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靠近一朵花
文/黄小平
蜂在花间飞,采集花蜜,酿成了蜂蜜。
蝶在花间飞,又得到了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
但你看那花间的蝶,像不像一朵美丽的花?
还有那赏花的人,徜徉在花中,回去时却两手空空,似乎也什么没有得到。
但你看那赏花而归的人,是不是笑靥如花?
原来,花间的蜂,得其花“蜜”;花间的蝶,得其花“美”;花间的人,得其花“乐”。蜂也好,蝶也好,人也好,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不要辜负一颗开花的心,花绽放美来迎接你,就是要送你一份最美的祝福。靠近一朵花,就是靠近一份甜密、一份美丽、一份快乐。(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蒙 蔽
文/黄小平
外面风雨大作。课堂上,教授问学员,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见太阳呢?
学员看了看外面的风雨,说,因为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对学员的回答,教授先没有作肯定或否定,而是问道,假如我们现在正乘坐一架飞机飞越在万米高空之上,情形又如何呢?
学员回答,那将是,乌云在我们的脚下,而乌云之上,我们看到的是晴空万里,太阳朗照。于是教授说,由此看来,现在我们看不见太阳,并非乌云遮住了太阳,而是乌云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啊!可乌云为什么能遮住我们的视线呢?
那是因为我们看太阳的高度不够。学员回答说。
教授见问题的答案已水到渠成,便说,我们看不见太阳,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并非真相被蒙蔽,而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高度不够,蒙蔽了我们的视野、眼光和头脑。(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笑话与现实
文/黄小平
听说过一个笑话。话说一个傻子在集市上逛,有人提醒他,说他鞋子穿错了,两只鞋子的颜色一灰一白。傻子一看自己脚下,果真如此。于是傻子回家去换鞋,可到家里一看,家里的那双鞋子颜色也是一灰一白,傻子便怨自己糊涂,怎么买了两双颜色都搭配错了的鞋子呢?傻子无奈,只好还是穿着脚下的那双鞋子返回了集市。
笑话中,傻子的可笑之处,就在于把一只鞋子颜色搭配的错误,看成是整双鞋子都搭配错了。
说的虽是笑话,但笑话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中,出现笑话中的可笑之事和可笑之人,也是不乏其例的。
有的人见别人有了一点错误,就全盘否定,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身无长物;见自己遭受了一点挫折,就信心尽失,灰心绝望,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这些现象,都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表现。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不可孤立去看、割裂去看,只有全面去看、联系去看,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摘自黄小平新浪博客)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新余市原作协副主席,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