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汉语被殖民(1):说说“政治正确”这个翻译
宋国明
一位国内来的朋友张君问我政治正确英文怎么说啊?我闻言愣了一下,心说政治正确不就是硬生生被植入汉语貌似汉语的英文吗?怎么还问我英文怎么说呀。见张君表情诚恳认真,显然不是逗我,我就答说你先别管英文怎么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先解释解释。张君说了半天没说清楚,没抓住要点。
“政治正确”这个时髦的外来新词对于熟悉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当然不是问题,但既然它已在国内中文报章杂志里经常使用,那对于大部分不谙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就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判断,希冀给该词一个正常的、直接的、合理的意思。张君采用的正是这个土办法,所以他不断提到如“在政治上”“正确的”等词,结果他说了半天语焉不详,抓不到要点。为什么抓不到要点,因为英文原文politically
correct这两个字,拆开来虽然可以分别意指政治和正确,但是合在一起有特别的解释,既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也与正确没有直接关系,译成政治正确,正是目前傻译硬译恶译的一个好例子。举个旁例来衬托一下:英文词critical
thinking不知被谁译成“批判性思维”,这批判二字译得很愣,到现在流毒无穷,让许多中国人误解该词指的是慎思明辨,与批判无关。
假想中文如果真有政治正确一词的话,应该怎么用呢?政治一词与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词相对,一般应该用在国家、政府、政党等这样的范畴才自然。正确一词应该无需解释吧,正确与错误相对,如正确的做法、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发音等等。使用语境:越战打到1968年春节,北越决定在南越境内各地同时发动攻势,史称春节攻势,斯役历时月余,潜伏于南越境内的越共统统奋勇冒出头来,结果几乎被全歼,而在北方围攻溪山与南方呼应的正规军也无功而返。在军事上,北越大败,血本无归,犯了大错误;岂料当时美国国内电视实况转播各地战况,民众见此役杀戮过惨,竟心态逆转,开始反战,所以后来历史家评价春节攻势,说那是错误的军事行动,但却意外地成为政治上一次正确的决策。上例是我能想到最接近假想中文词“政治正确”的适当语境,如果我们有这个词,当可用在此处,只不过我们不把政治和正确放在一起这么用。
那么英文呢?春节攻势这种军事上错误但政治上正确的情况能不能叫politically
correct?不能,就算我们觉得语境合适,勉强用上,美国人听着也觉得特怪,因为politically
correct已经有自己特别的意思。容我举个例子:内人供职学校所在的城市纽黑文治安不良,经常有青少年在深夜抢劫过往路人,受害者报警时描述作案者体貌特征,一定会说明罪犯是白是黄是黑,可是警方在通报学校师生注意时却绝不说明族裔,只提年龄穿着以及是否持有武器,然后要求大家尽量协助警方。这跟政治有没有关系?没有。跟正确有没有关系?更没有,因为警方让大家无法有效辨识疑犯,至少在我看来,不是正确的做法。然而,此举正是标准的、百分之百的、属于(或迫于)political
correctness。盖不提族裔,可避免担负种族歧视之恶名也。再举一个切身经历,那天我跟几个同事聊天,说到我当天早上上班时差点被一个强行换道的女的撞了。这本是简单的事实,我随口一说,不料同事中有一位立刻接茬纠正我说,你说差点被人撞了就可以了,不要特别说是女驾驶。对于这一位敏感的同事,我只能摇头苦笑。我提到性别就犯了她的忌讳,她认为我说话不合适、不得体,不politically
correct,虽然我说的是正确无误的事实,而且,这整件事完全与政治无关,汉语能说我“政治不正确”吗?由方才两例可知,把politically
correct这两个字直译成政治正确很傻很愣很硌牙,而且还妨碍不谙英语的中国人作正确理解。就算能从英文学出新的解释新的用法,那也不是汉语,而是被英语殖民的汉语。在我看来,政治正确的别扭劲儿跟批判性思维差不多,偏偏许多人却用得很欢,热烈欢迎英语来殖民。
英文词politically
correct(以下简称PC)最开始指的是我们在使用语言指称或形容社会上某些族群(团体或个人)时应该避免使用可能会冒犯到他们的用语,例如在中文里管娼妓叫性工作者就是PC的一个例子,在正式场合听起来比较客气得体;英文里管白痴智障叫mentally
handicapped比idiot或retarded好听得多,这也是PC。后来各种硬加在民众头上的“得体委婉用语”纷纷出笼,把好些一贯正常使用的词语变成不得体、犯忌讳的词了,例如黑人白人,本来中性的形容词white和black不知怎的突然就变了味儿,white虽还可以用,但black已被标志成不客气的用词了,现在管黑人得说非洲裔African
American才PC,否则就算不被冠上种族歧视的恶名,也有可能被人白上两眼,认为你措词不得体,更可能犯某些敏感的黑人的忌讳。
再举个例子。英文mankind本来是中性词,人类嘛,包括男女两性啊,却有无知之徒跳出来说这个字严重性别歧视,只有man没有woman,不行,得改,结果现在大家都改说humankind了。我就奇了怪了,human这个字里头也只有man没有woman啊,难道大伙都是瞎子看不见?真要在拼字上爭平等,得说personkind才好,就像主席一词从chairman改成chairperson一样。真有意思,以后堆个雪人snowman还得担心有人指责我性别歧视了呢。我有时很想也凑兴PC一把,建议美国国会把历史history这个字改成hisandherstory才够公平。
所以PC真的不是“政治正确”,而是社会语言学里很常见的一种现象,那就是措辞是否得体,是否犯人家忌讳、冒犯他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如果在社会规范下措词得体避讳,那就是PC,用词犯了人家忌讳,那就是不PC。回到张君问我的问题:politically
correct应该怎么翻译。我觉得若是只跟措词有关,那就容易了:得体不得体,犯忌不犯忌,大致能对付PC不PC。
问题是,美国现在这个PC问题已经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涵盖范围越来越广了,不单纯指原来的得体用语,现在的PC大多指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而“当用”的语言,不得触犯禁忌。哪儿来的禁忌?就是社会主导群体(有可能是少数)透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组织造势等各种明暗手段,强加在民众身上,大部分反映在语言使用上,的百般忌讳。本来一个人愿意用什么词是个人的自由,谁来决定他说的话得体不得体?(此处不含那些原来就带有歧视性的字眼。)若说犯人忌讳,您倒说说是犯了哪位玻璃心的忌讳?但是近一二十年来美国的社会氛围产生了可怕的变化,起初PC还只不过是某几个用词得不得体的问题,后来经过主流媒体不遗余力制造出他们自产自销自包装的所谓舆论,再由这样的舆论变成社会思潮和社会压力,现而今“得不得体”已经不由自己做主了,得听他们哒!也就是PC的范围早已超出措词,成了(媒体推销的)社会主流意见,决定大家应该有的得体言行与想法,这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吗?嗯,我应该稍微修改一下,是顺我者PC,逆我者不PC的架势。这样的PC实际上跟道德无关,却很有道德绑架的感觉,因为诸般禁忌与种种所谓得体的言行都是假借社会主导思想之名硬加在大伙头上的,弄得大伙不屈从就心虚,好像自己言行或思想不能见容于社会大众。我觉得这种钳制我们言行的PC是一种新的社会禁忌,无从翻译,只能加注,说明所做之事或所说之话是屈从、迎合、甚或推行当前社会主导思想。屈从指的是PC的主体本人受到外在压力而不得不这么说这么做做,迎合多少代表了PC主体的主动积极配合,推行则指的是宣扬这些新社会禁忌又四处挑剔指责别人犯忌的那些人。若硬要追求翻译简便,不妨在得体或禁忌两词之上加个引号,以别于一般意义。例如,好莱坞拍片,群戏里必须有非洲裔、拉丁裔、亚裔成员,才算“得体”,否则就“犯忌”;单位招聘至少得找一部分少数族裔,否则就“不得体”、“犯忌”等等。得不得体?犯什么忌讳?这要从我刚才解释的社会背景里了解,而这个背景硬译的“政治正确”一词不但没有交代而且还因政治二字造成理解困难。
讨论当前美国社会PC问题远远超过拙文的范围,这紧箍咒让人越谈它越头疼。不过我在此只想指出一点,那就是PC二字不能按字面来理解,它是个社会的问题,不是政治的问题,傻译成政治正确,那就是说汉语里头的政治一词以后也可以指社会啦。拙文标题说《活该汉语被殖民》绝不是我存了幸灾乐祸之心,我只是想批评批评那些认识几个英文字就奋勇傻译的同胞,你们是不是不把汉语搞成英语的殖民语言不肯罢休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