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一下英语母语者的内心世界
宋国明
网友丁香看了我上一篇解释汉语语感题的短文,喟叹说还是学英语简单些,她说的虽是玩笑话,但多少也反映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语言学者分析母语语感背后的深层语法非常不容易,到底我们脑子里语言机制是怎么运作的,才会给母语者判断句子正误的依据?其实,汉语“可”字划分信息界限的功能算是比较容易解释清楚的,想要向以汉语为母语的老中解释清楚英语语感题,难处可就大多了。如果您有兴趣探访一下英语母语者的内心世界,咱就拿第一题试试?(顺便解决较容易的第四题)
1.
a. Who do you think that John kissed?
b. Who do you think John kissed?
c. Who do you think that kissed Mary?
d. Who do you think kissed Mary?
这一题可以说是最富代表性的语感题,因为中国读者凡奋勇答题者全军覆没,目前为止连一个答对的都没有,而我的美国同事、秘书、学生、包括我自己的(双语)小孩则全员轻骑过关,一个答错的都没有,非母语者老中对母语者老美的正确答题比率为0%比100%。我老实招认,若非学的正是语言学,我自己也必然会因为缺乏语感而答错此题,乖乖加入大伙儿0%的悲壮行列。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1c)*Who
do you think that kissed Mary?(星号*表示该句不合语法)。难不难判断?据我外国同事受测时所言,(1c)这个句子之差之坏极为明显,是跳到他眼前的(原话:It just jumped
out.)老美一读到它便觉十分牙碜别扭,虽不明其理,但不用仔细考虑就选中它了。我估计老中志愿答题者之中有不少学习多年英语、听说读写四般武艺都很过得去的知识分子,但为什么每个人都缺乏那种语感(也就是老美读(1c)时感觉到的别扭牙碜)?这很容易理解,正与学习汉语多年的老外学不会中文副词“可”字适当用法的原因相仿,那就是英语里有藏在深层的语法概念是我们汉语里没有的。所谓“藏在深层”是指一般语法书不知其存在更遑论解释的一些说话法则。对老美而言,他们能靠“语感”判定(1c)难听,正说明了该句犯了某项隐藏在他们脑中语言机制的说话法则。对老中而言,(1c)听起来并没什么特别的问题,则是因为我们脑子不认识那条法则的存在(怪不得我们没语感!)。这条法则说来话长,诸位请耐心听我慢慢道来。
分析之前,有两个概念必须先介绍一下。第一,英语里的that可以粗略分成两个语法功能完全不同的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用法的that,人类语言一般都有类似的词,大致相对于汉语里的“那个”,如that
person那个人,两者具体用法不尽相同,我们此处不讨论。另一个that的语法功能汉语里没有,姑称之为补语连词(译自英语complementizer),它用来带领子句,跟指示词“那个”没有一丁点关系,也不含任何语意,是个纯功能词。用例如下:
2.
a. That Mike got the job surprised
everyone.(带领子句当整句的主语)
b. Bill heard the news that Lisa won the
race.(带领子句当名词news的补语)
c. Jane thinks that Peter will leave soon.
(带领子句当动词think的补语)
d. Lucy likes the present that you gave her.
(带领关系子句当present的补语)
老美对这个纯功能词的补语连词that的用法烂熟于心,虽然面对非母语者,他们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是不耽误他用得好。
第二个概念比较抽象,叫做“痕迹”。跟汉语不同,英语在形成疑问句时疑问词要移到句首,这个大家非常熟悉,但是疑问词移走以后,在原地会留下一个痕迹,这个痕迹在英语母语者的心里是很清楚的。
3.
a. Who did you see?(口中说出来的疑问句)
b. You saw who.(疑问词在移动以前的位置,跟汉语“你看到谁”词序一样)
c. Who did you see 痕?(英语母语者说出疑问句时的心里状态,动词后面有个痕迹)
痕迹本身虽然不发音,但是它在母语者心里的真实存在会影响整个句子的发音或语法正误。您不知道痕迹的存在吗?难怪老中在判别某些跟痕迹有关但语法书上没教过的英语句子时没有语感。
举个例子。英语的动词want后面加上不定词的时候,want和to在口语中经常可以连读为wanna,您若在美国游览过几天,一定听到过成百成千的wanna,知道我绝没诓您。敝博英语语感测验在第四题测了关于痕迹的语感,好像咱老中也是几乎全军覆没,老美照样如鱼得水。现在我把反映英语母语者心里状态的痕迹补进去。
4.
a. Who do you want to
kiss 痕?
(你想亲谁)
b. Who do you wanna
kiss 痕?(你想亲谁 )
c. Who do you
want 痕 to
kiss you?(你想要谁亲你 )
d.
*Who
do you wan痕na kiss
you?(你想要谁亲你)
所以第四题的正解是:(4d)是唯一的病句。为什么(4d)不允许want和to连读为wanna呢?您看(4c)里want和to中间不夹着个疑问词who的痕迹吗?因此, 在母语者心里该句中want和to俩人根本不挨着,所以连不上。再回头看(4a),比较一下,want和to中间没有痕迹捣乱,所以连读成(4b)是很自然的。有人说我听不见痕迹,所以它不存在,这说不通。您看不到风,但是可以由树叶旗帜的摆动得知呀;您听不到痕迹,但是可以由它阻止want和to连读的效果得知呀。老外心里若跟老中一样,没有那个痕迹,我们怎么解释本题正确答题比率老美是100%?(第四题除了我一位以葡语为母语的博友答对之外,国内只有一位老中答对。)
知道补语连词和痕迹这两个概念以后,我们可以介绍一条英语语法规则了,概念很简单,那就是补语连词that后面不能紧跟着一个痕迹。我们回头看看第一题,现在我把疑问词留在原位的痕迹补进去。
1.
a. Who do you think that John
kissed 痕?
b. Who do you think John
kissed 痕?
c.
*Who
do you think that 痕 kissed
Mary?
d. Who do you think 痕 kissed
Mary?
您一看各句中痕迹的位置就明白了。例句(1a)虽有补语连词that和痕迹,但是痕迹是在动词后面,离that还老远呢,没问题。这里,容我补充一句:英语语法还有个特点,就是有时可以不说那个补语连词that,例如(1b)就是省略that的说法。这个特点在补语连词后面紧跟痕迹的情况下能派上重要用场。本题正解(1c)是四句中唯一的病句,正是因为该句中that后面紧跟着一个痕迹,所以不能说。那怎么办呢?刚才不说了英语允许省略that吗?把它省略就行啦,说(1d)一点问题都没有。有趣的是,这么个简单办法,所有老美不教都会,所有老中都不会。
最后总结一下。老美虽在语文课上没有学过什么补语连词、疑问词痕迹这些语言学术语,但是他们心中(指脑中掌管语言生成机制者)是有这些概念滴,这就是母语语感,所以他们才会一念到*Who
do you think that kissed Mary这个句子就觉得特难受,而咱老中心里没谱,越念它还越顺呢。呜呼,老中的英语语法学得如此辛苦,但绝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规范式语法,因为我们无从去探索母语者内心的世界呀。
网友丁香,您看了这番解释,还觉得英语比较简单容易吗?
加载中,请稍候......